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惊蛰,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预示着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。
惊蛰前,张桂芳就叨叨什么“雷打惊蜇前,高岗能种田”、“雷打惊蜇后,河湾能种豆”。
唐植桐对农谚不熟,但知道惊蛰前后该翻地了。
这两天唐植桐也没顾上邮政编码的推广,下班就往家跑,把院子里的地给翻了一个遍,顺带着把草木灰偷偷撒下面,瞅着时间差不多,再去接小王同学回家。
惊蛰的时候,地已翻完,唐植桐还搭了个架子,用的是工地收集的野树。
野树不粗,直径十来公分,没法用来制造家具,要么在工地被烧掉或要么被附近农民收集回家烧掉,但搭个架子还是可以的。
唐植桐把野树树干稍微处理了一下,底部外层碳化,这样能有效防止腐烂。
架子搭好,下一步就等张桂芳种一些蔓藤蔬菜,比如黄瓜、丝瓜、葫芦等。
唐植桐计划在架子下再种些其他菜,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空间,多产点副食。
相信等夏天就能瓜果飘香,在架子底下乘凉,喝壶茶,想想就美滴很。
此外,唐植桐又种了两颗枣树,希望能活吧。
桃三杏四梨五年,枣树当年就还钱。只要能活下来,秋天就吃上郎家园甜枣了。
惊蛰前后,没下雨,没打雷。
张桂芳嘟囔了一句今年种地难,有倒春寒一类的话。
唐植桐没往心里去,他收到了万向阳的信。果不其然,这家伙出差押运了,没有上门恭贺的意思,在信里塞了两块钱份子钱,并约唐植桐啥时候有空再一块去打猎。
唐植桐回信,说每个周末都可以,只要万向阳打电话或写信提前跟自己说就成。
俗人嘛,先顾家里,再顾工作。忙完家里,唐植桐才开始着手推广邮编。
唐植桐先用笨法子,每次投递都会带上一些新式信封。
信件投递到位后,唐植桐追问一句:“您写回信吗?现在邮电有新式信封,信息填写更精确,有助于收件人更快收到信件。”
得益于唐植桐前期做的工作到位,人缘好,每当这时几乎都会掏钱买上一个信封。
唐植桐这时就会掏出小本本,上面有他抄写的各地邮政编码,再根据收件人地址查找,告诉寄件人……效率低的感人。
就这种效率,得猴年马月才能推广开?唐植桐想提速。
想到叶志娟说郝处也有难处,所以唐植桐没有向上求援、要资源,这次自费,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,说不定操作的好还能赚钱……
唐植桐在片区内的小学找了个老师,用了两盒大前门,成功说服老师帮忙刻板,油印纸、油墨价格自己承担,又花钱买了200张信纸,成功把邮编对照表复刻了四十份。
晚饭后,唐植桐坐在书桌前写稿子,他想尝试登报。
由于工作的关系,唐植桐经常看报纸,从全国性的二流报,到地方性的报纸都有看。
有一个很好玩的现象,无论哪种报纸,无论是社论还是一些社会新闻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通俗易懂,绝大部分都是大白话写成的。
所以,唐植桐想试试,大白话自己也能行啊!唐植桐写的是根据事实改编的推广软文,相比于现在和后世某些自媒体的假新闻,可谓是良心制作了。
不要小看现在的纸媒,再假的也有人信……
唐植桐写了两篇小故事,一篇是以投递员角度写的,点明了用邮政编码、规范填写收件人、寄件人信息的好处;另一篇是以群众身份写的,证明按新式要求填写能更快、更安全的收到信件。
当然这个群众来信需要王静文寄出,署名也是热心群众,反正这年头一个人有七八个笔名并不稀奇。
这两封都是投本地报纸的稿。
搞完这些,唐植桐又着手弄高压锅的测试报告,两个高压锅气密性都不错,用料也扎实。
唐植桐之所以开口要两个锅,打算其中一个给丈母娘用,但没测过不放心,所以回门的时候没带。
论高压锅的使用体验,恐怕没人比唐植桐更有资格。
唐植桐主要提了一下细节上的优化,比如薄一点、泄压阀更合理一点、增加易破点防止泄压阀被堵塞后爆炸等等。
唐植桐还专门请教了工厂的老师傅从工艺方面浅谈了节省成本、提高效率以及冲压生产的可能性。
在末尾抛出合金的概念,这个合金是唐植桐去了新华书店扒出来某些学识渊博人员的话,希望上面能重视,并帮助国防提升……
小小俗人也就这点能耐了,希望能有人意识到,希望国家越来越好。
忙忙叨叨干完这两样,时间来到二月二,理发店门前排起长队。
唐植桐龙头抬起来了,但小王同学的小日子到了……
张桂芳见天的给王静文熬大枣小米粥,再挖上一勺红糖,那滋味能甜到心里。
唐植桐掏出两卷前阵子屯的消毒卫生纸给小王同学,直接拉满两人的亲密度。
为了小王同学的健康,血染的风采要不得,但两人又都是好学青年,于是连续几天探讨、学习了几何课程,小王同学熟练掌握了口算圆柱体体积的本领,V=Sh=πrh。
学习完毕,小王同学起身漱漱口,又帮着收拾了下卫生,才归拢下头发躺进唐植桐的臂弯。
“桉子哥,你会的好多,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?”小王同学一边在唐植桐身上画着圈圈,一边问道。
黑灯瞎火中,唐植桐神色一滞,这是能说的吗?
“问你呢。”看唐植桐不说话,小王同学用手指戳击了一下唐植桐。
唐植桐自然没法说,只能编故事:“当然是从书里了。前几年的时候,花市大街有露天市场,有些摊位就卖旧书,我从那些旧书里看到的。”
“什么书能教这些事?”
“启蒙的书呗,以前闺阁小姐出嫁前都会有这方面的书压箱底,还是带插图的那种。刚看到的时候我也不懂,这不后来遇到你了嘛,我就懂了,从这方面来说,你是我的老师。”
“去,谁是你老师。”
“孔子说过,三人行必有吾师嘛。”
“又乱用典故,跟你都学脏了,以后听不得这句话了。”
……
出圈指数LV3是有运营资金的,目前离2级还差一些书友发言,大佬们加把劲,等到了三级,咱也发一把福利。
惊蛰,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预示着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。
惊蛰前,张桂芳就叨叨什么“雷打惊蜇前,高岗能种田”、“雷打惊蜇后,河湾能种豆”。
唐植桐对农谚不熟,但知道惊蛰前后该翻地了。
这两天唐植桐也没顾上邮政编码的推广,下班就往家跑,把院子里的地给翻了一个遍,顺带着把草木灰偷偷撒下面,瞅着时间差不多,再去接小王同学回家。
惊蛰的时候,地已翻完,唐植桐还搭了个架子,用的是工地收集的野树。
野树不粗,直径十来公分,没法用来制造家具,要么在工地被烧掉或要么被附近农民收集回家烧掉,但搭个架子还是可以的。
唐植桐把野树树干稍微处理了一下,底部外层碳化,这样能有效防止腐烂。
架子搭好,下一步就等张桂芳种一些蔓藤蔬菜,比如黄瓜、丝瓜、葫芦等。
唐植桐计划在架子下再种些其他菜,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空间,多产点副食。
相信等夏天就能瓜果飘香,在架子底下乘凉,喝壶茶,想想就美滴很。
此外,唐植桐又种了两颗枣树,希望能活吧。
桃三杏四梨五年,枣树当年就还钱。只要能活下来,秋天就吃上郎家园甜枣了。
惊蛰前后,没下雨,没打雷。
张桂芳嘟囔了一句今年种地难,有倒春寒一类的话。
唐植桐没往心里去,他收到了万向阳的信。果不其然,这家伙出差押运了,没有上门恭贺的意思,在信里塞了两块钱份子钱,并约唐植桐啥时候有空再一块去打猎。
唐植桐回信,说每个周末都可以,只要万向阳打电话或写信提前跟自己说就成。
俗人嘛,先顾家里,再顾工作。忙完家里,唐植桐才开始着手推广邮编。
唐植桐先用笨法子,每次投递都会带上一些新式信封。
信件投递到位后,唐植桐追问一句:“您写回信吗?现在邮电有新式信封,信息填写更精确,有助于收件人更快收到信件。”
得益于唐植桐前期做的工作到位,人缘好,每当这时几乎都会掏钱买上一个信封。
唐植桐这时就会掏出小本本,上面有他抄写的各地邮政编码,再根据收件人地址查找,告诉寄件人……效率低的感人。
就这种效率,得猴年马月才能推广开?唐植桐想提速。
想到叶志娟说郝处也有难处,所以唐植桐没有向上求援、要资源,这次自费,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,说不定操作的好还能赚钱……
唐植桐在片区内的小学找了个老师,用了两盒大前门,成功说服老师帮忙刻板,油印纸、油墨价格自己承担,又花钱买了200张信纸,成功把邮编对照表复刻了四十份。
晚饭后,唐植桐坐在书桌前写稿子,他想尝试登报。
由于工作的关系,唐植桐经常看报纸,从全国性的二流报,到地方性的报纸都有看。
有一个很好玩的现象,无论哪种报纸,无论是社论还是一些社会新闻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通俗易懂,绝大部分都是大白话写成的。
所以,唐植桐想试试,大白话自己也能行啊!唐植桐写的是根据事实改编的推广软文,相比于现在和后世某些自媒体的假新闻,可谓是良心制作了。
不要小看现在的纸媒,再假的也有人信……
唐植桐写了两篇小故事,一篇是以投递员角度写的,点明了用邮政编码、规范填写收件人、寄件人信息的好处;另一篇是以群众身份写的,证明按新式要求填写能更快、更安全的收到信件。
当然这个群众来信需要王静文寄出,署名也是热心群众,反正这年头一个人有七八个笔名并不稀奇。
这两封都是投本地报纸的稿。
搞完这些,唐植桐又着手弄高压锅的测试报告,两个高压锅气密性都不错,用料也扎实。
唐植桐之所以开口要两个锅,打算其中一个给丈母娘用,但没测过不放心,所以回门的时候没带。
论高压锅的使用体验,恐怕没人比唐植桐更有资格。
唐植桐主要提了一下细节上的优化,比如薄一点、泄压阀更合理一点、增加易破点防止泄压阀被堵塞后爆炸等等。
唐植桐还专门请教了工厂的老师傅从工艺方面浅谈了节省成本、提高效率以及冲压生产的可能性。
在末尾抛出合金的概念,这个合金是唐植桐去了新华书店扒出来某些学识渊博人员的话,希望上面能重视,并帮助国防提升……
小小俗人也就这点能耐了,希望能有人意识到,希望国家越来越好。
忙忙叨叨干完这两样,时间来到二月二,理发店门前排起长队。
唐植桐龙头抬起来了,但小王同学的小日子到了……
张桂芳见天的给王静文熬大枣小米粥,再挖上一勺红糖,那滋味能甜到心里。
唐植桐掏出两卷前阵子屯的消毒卫生纸给小王同学,直接拉满两人的亲密度。
为了小王同学的健康,血染的风采要不得,但两人又都是好学青年,于是连续几天探讨、学习了几何课程,小王同学熟练掌握了口算圆柱体体积的本领,V=Sh=πrh。
学习完毕,小王同学起身漱漱口,又帮着收拾了下卫生,才归拢下头发躺进唐植桐的臂弯。
“桉子哥,你会的好多,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?”小王同学一边在唐植桐身上画着圈圈,一边问道。
黑灯瞎火中,唐植桐神色一滞,这是能说的吗?
“问你呢。”看唐植桐不说话,小王同学用手指戳击了一下唐植桐。
唐植桐自然没法说,只能编故事:“当然是从书里了。前几年的时候,花市大街有露天市场,有些摊位就卖旧书,我从那些旧书里看到的。”
“什么书能教这些事?”
“启蒙的书呗,以前闺阁小姐出嫁前都会有这方面的书压箱底,还是带插图的那种。刚看到的时候我也不懂,这不后来遇到你了嘛,我就懂了,从这方面来说,你是我的老师。”
“去,谁是你老师。”
“孔子说过,三人行必有吾师嘛。”
“又乱用典故,跟你都学脏了,以后听不得这句话了。”
……
出圈指数LV3是有运营资金的,目前离2级还差一些书友发言,大佬们加把劲,等到了三级,咱也发一把福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