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周末了,推荐一本书吧:
周金涛的《涛动周期论》。
周金涛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经济学家,生前曾任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。这是一位难得的奇才,可惜英年早逝。大家可以找来他的书,认真的多读几遍。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,重点是建立周期思维。
我在去年很早就判断2023年和2024年是上升期,其中有一个判断依据就是因为这两年是处在基钦周期的上升期。
我写过一个非常简短的小短文,叫投资哲学的北斗七星,其中一个哲学思想就是周期。周期无处不在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我甚至说过,只要掌握了周期规律,人将具备部分上帝视角。我说话向来谨慎,能给出这个评价是为了说明我对周期的重视。而周金涛就是经济周期研究领域的专家,真正的专家,实在可惜的就是英年早逝。
天妒英才是永远的遗憾。我最推崇的战神霍去病,就是24岁就去世了。说到这里还想起了我的一位初中同学,一个女孩,14岁那年因意外事故去世了。他父母、爷爷和外公都是我们当地公检法部门的重要领导,她父亲和我父亲他们也都认识。她人非常聪慧,长得也漂亮,性格也好,是我们发小圈子里的一员。我们的关系就像兄弟姐妹一样,一直持续到现在,是最核心的朋友圈之一,虽然现在都分散在天南海北,并且大多不在同一个城市。
我对她最深刻的印象,是有一天下课期间她从教室门外想走回座位,路过讲台的时候,一只手扶了一下讲台的桌子,另一只手撩了一下头发。一想起她,这个画面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,在我的脑海中出现。后来我们还排练了一出话剧,以表达对她的思念。那时我们一起学习,一起追逐打闹,一起春游,一起畅想未来。但她的青春、她留给我们的印象,都永远定格在14岁那一年了。
我们这帮发小学习成绩都不错,后来有考了中国政法的,有对外经贸的,还有复旦的,北航的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,中科大的,海工大的,等等。我初恋以全省第10名报了对外经贸,如果那个女同学没有出意外,也会是这个档次。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对外经贸和中科大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地位,我哥17岁以本地第二名身份考上中科大,当时是主动不去清华的,因为中科大排在清华前面。学遍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那个年代社会的普遍认识。对外经贸当年也是如此,很火。还有中青政,号称点一根火柴能在校园里转一圈都烧不完,形容学校很小,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这所学校,现在改名叫中央团校了,当年它的校长是涛哥。
说到这里还想起另一个年少时的同学,和我做了一年同桌。他小学的时候也和我都在第一完小,是另一个班的班长。人也很聪明,家境优越,家里是做生意的,他还有一个妹妹。我记得很清楚他是回族人,原名叫埃米尔。毕业之后没有联系过,只见过一面,那年我好像还在上大学,放暑假时一帮同学聚会正在饭店吃饭,正好他在另一桌也和一群朋友吃饭,见到我就过来打招呼,一会儿又送来了一扎啤酒,这在我们山东当地是朋友之间的礼节。我是前些年偶然的一次机会听到,他因为感情问题精神失常,让我十分惊讶。我多次想去看望一下他,但一直没有勇气去,不敢面对再见面的那个场景。我以前是不是说过一个对牛弹琴的搞笑的事?就是发生在他的身上。
朋友 音乐: 纵贯线
一聊就多了。我在生活中很少感情外露,即使酒酣耳热之际,也只是稍微多说几句,所以我对这里其实挺看重的,也是自己的一个倾诉的地方。我们传统的教育是要求男人要少言寡语、感情不外露,所以结果往往是在陌生人面前更为放松,更愿意吐露真情。怀念我们逝去的青春。
大家记得买来周金涛的这本书看一下,认真看都能看得懂,没有多难理解的地方。
人活一世,生命长度不是最重要的,生命质量才是。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,那么那些耀眼的流星虽然生命短暂,但依然光芒四射。
纪念周金涛先生。我们中国人对周期的研究向来重视,群经之首《易经》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周期,但古代先贤更多的是研究自然、社会和政治周期律,对经济周期涉及较少,而周金涛先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。其主要着作就是《涛动周期论》。在此隆重推荐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-
金钱是有脚的,财富有灵性
前几天和邻居喝茶闲聊。三年疫情对他的生意冲击很大,幸亏坚持下来了,今年一过年生意就爆火,他的原话是“像在捡钱一样”。这也算是对过去三年坚守的补偿吧。
忆苦思甜,听他聊过去三年,尤其是去年的艰难。聊到他的第1桶金,然后我们的一点共识,与外界有点不一样。外界大都是说人赚到第1个100万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候。我们俩却都觉得第1个100万确实让人高兴,但是好像没怎么花就没了。真正最高兴,最让人心里开始有踏实感的是第1个1,000万。从那之后赚钱的速度才真正开始变快,并且心里对未来的恐惧和浮躁才开始真正逐渐消退。
之后一切似乎都比以前要顺利好多。财富是有生命的,幼年的时候需要我们对它多加照顾,等长大之后,财富会自己生长。像开车一样,起步慢并且耗油多,但一旦开起来了就是速度又快又省油了。
不过之后的烦恼都是一样的。人在年轻的时候,在经济不自由的时候,对金钱的渴望是最大的,常常会觉得钱能解决一切,会觉得只要有钱了所有问题就都没有了。事实上不是。
无论经济条件如何,人都会关注健康与情感,关注自我舒适的实现。无论贫穷与富有,在这一点上人都是一样的。我这里没有用外面常用的“自我价值的实现”这几个字,而换用了“自我舒适的实现”这几个字,因为并非每一个人都贪财,并非每一个人都一心想追求成功的事业。王思聪的梦想不会是赚钱,他觉得众星捧月,有美女围绕的一生就很好。一位退休的老人也不会再去追求赚钱,不会再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,而是追求家庭和睦,身体健康,长寿安宁。
人到不惑之年之后,对金钱的渴望会越来越小,会更追求健康,追求情感的满足,追求自我舒适的实现。当然在年轻的时候人要努力,年轻的时候谁不是拼命赚钱,拼命努力,拼命向上爬呢?这也是人年轻时应该做的事。
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,毛笔字写得特别漂亮,和我家还有点亲戚。她的毛笔字是跟她爷爷学的,每天站在桌前写两个小时,一年365天不变。她爷爷和爸爸都是我们本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。老师就请这个女同学写了几幅字挂在教室的墙上。其中有一幅我印象极为深刻,一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,那幅字写的是:不要羡慕金光闪闪的奖杯,要看到别人为此付出的血汗。
人年轻时一定要多努力。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金光闪闪的奖杯之后,你的路就会走的更为轻松和顺利,届时反而不需要再付出像以前那么多的血汗。卫星进入轨道之后,一切就都简单而顺利了。
我一直认为金钱是有脚的,财富有灵性。只有你珍惜它,努力的去追求它,它才愿意到你的兜里去,才愿意住进你家里。否则那么多追求它的人,人家跟谁不行,为什么一定要跟你呢?千万不要被社会上的个别人或者思想误导,不要去仇恨比我们强的人,不要去仇恨比我们有钱的人。我们说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。如果你见了比你强的、比你有钱的人,却心里满是嫉妒,那么比你强的人怎么可能会帮你,金钱又怎么愿意到你家里去?
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。如果地板上有一个硬币,那么我们应该弯腰把它捡起来,擦干净放好。同时该花钱的时候绝不吝啬。金钱尽其用才得其所。我身边不少人对公益事业是投入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,我哥这几年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做公益。还有我以前的一个老领导,这些年就陆续捐建了很多学校,并且身边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这个事情。在公益事业的投入这件事上,我的切身体会是深圳、上海、广州等几个城市的朋友做的尤其出色,特别是深圳,国内现在好多城市都在公益事业上有着明显的进展,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。
当我们给予财富足够的尊重,当我们把财富用在正确的地方,更多的财富会愿意奔我们而来,因为它们知道我们喜欢它而不嫌弃它,我们也不滥用它。这是我的财富观,是我的切身体会。我不认为这是迷信。
周末了,推荐一本书吧:
周金涛的《涛动周期论》。
周金涛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经济学家,生前曾任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。这是一位难得的奇才,可惜英年早逝。大家可以找来他的书,认真的多读几遍。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,重点是建立周期思维。
我在去年很早就判断2023年和2024年是上升期,其中有一个判断依据就是因为这两年是处在基钦周期的上升期。
我写过一个非常简短的小短文,叫投资哲学的北斗七星,其中一个哲学思想就是周期。周期无处不在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我甚至说过,只要掌握了周期规律,人将具备部分上帝视角。我说话向来谨慎,能给出这个评价是为了说明我对周期的重视。而周金涛就是经济周期研究领域的专家,真正的专家,实在可惜的就是英年早逝。
天妒英才是永远的遗憾。我最推崇的战神霍去病,就是24岁就去世了。说到这里还想起了我的一位初中同学,一个女孩,14岁那年因意外事故去世了。他父母、爷爷和外公都是我们当地公检法部门的重要领导,她父亲和我父亲他们也都认识。她人非常聪慧,长得也漂亮,性格也好,是我们发小圈子里的一员。我们的关系就像兄弟姐妹一样,一直持续到现在,是最核心的朋友圈之一,虽然现在都分散在天南海北,并且大多不在同一个城市。
我对她最深刻的印象,是有一天下课期间她从教室门外想走回座位,路过讲台的时候,一只手扶了一下讲台的桌子,另一只手撩了一下头发。一想起她,这个画面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,在我的脑海中出现。后来我们还排练了一出话剧,以表达对她的思念。那时我们一起学习,一起追逐打闹,一起春游,一起畅想未来。但她的青春、她留给我们的印象,都永远定格在14岁那一年了。
我们这帮发小学习成绩都不错,后来有考了中国政法的,有对外经贸的,还有复旦的,北航的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,中科大的,海工大的,等等。我初恋以全省第10名报了对外经贸,如果那个女同学没有出意外,也会是这个档次。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对外经贸和中科大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地位,我哥17岁以本地第二名身份考上中科大,当时是主动不去清华的,因为中科大排在清华前面。学遍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那个年代社会的普遍认识。对外经贸当年也是如此,很火。还有中青政,号称点一根火柴能在校园里转一圈都烧不完,形容学校很小,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这所学校,现在改名叫中央团校了,当年它的校长是涛哥。
说到这里还想起另一个年少时的同学,和我做了一年同桌。他小学的时候也和我都在第一完小,是另一个班的班长。人也很聪明,家境优越,家里是做生意的,他还有一个妹妹。我记得很清楚他是回族人,原名叫埃米尔。毕业之后没有联系过,只见过一面,那年我好像还在上大学,放暑假时一帮同学聚会正在饭店吃饭,正好他在另一桌也和一群朋友吃饭,见到我就过来打招呼,一会儿又送来了一扎啤酒,这在我们山东当地是朋友之间的礼节。我是前些年偶然的一次机会听到,他因为感情问题精神失常,让我十分惊讶。我多次想去看望一下他,但一直没有勇气去,不敢面对再见面的那个场景。我以前是不是说过一个对牛弹琴的搞笑的事?就是发生在他的身上。
朋友 音乐: 纵贯线
一聊就多了。我在生活中很少感情外露,即使酒酣耳热之际,也只是稍微多说几句,所以我对这里其实挺看重的,也是自己的一个倾诉的地方。我们传统的教育是要求男人要少言寡语、感情不外露,所以结果往往是在陌生人面前更为放松,更愿意吐露真情。怀念我们逝去的青春。
大家记得买来周金涛的这本书看一下,认真看都能看得懂,没有多难理解的地方。
人活一世,生命长度不是最重要的,生命质量才是。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,那么那些耀眼的流星虽然生命短暂,但依然光芒四射。
纪念周金涛先生。我们中国人对周期的研究向来重视,群经之首《易经》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周期,但古代先贤更多的是研究自然、社会和政治周期律,对经济周期涉及较少,而周金涛先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。其主要着作就是《涛动周期论》。在此隆重推荐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-
金钱是有脚的,财富有灵性
前几天和邻居喝茶闲聊。三年疫情对他的生意冲击很大,幸亏坚持下来了,今年一过年生意就爆火,他的原话是“像在捡钱一样”。这也算是对过去三年坚守的补偿吧。
忆苦思甜,听他聊过去三年,尤其是去年的艰难。聊到他的第1桶金,然后我们的一点共识,与外界有点不一样。外界大都是说人赚到第1个100万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候。我们俩却都觉得第1个100万确实让人高兴,但是好像没怎么花就没了。真正最高兴,最让人心里开始有踏实感的是第1个1,000万。从那之后赚钱的速度才真正开始变快,并且心里对未来的恐惧和浮躁才开始真正逐渐消退。
之后一切似乎都比以前要顺利好多。财富是有生命的,幼年的时候需要我们对它多加照顾,等长大之后,财富会自己生长。像开车一样,起步慢并且耗油多,但一旦开起来了就是速度又快又省油了。
不过之后的烦恼都是一样的。人在年轻的时候,在经济不自由的时候,对金钱的渴望是最大的,常常会觉得钱能解决一切,会觉得只要有钱了所有问题就都没有了。事实上不是。
无论经济条件如何,人都会关注健康与情感,关注自我舒适的实现。无论贫穷与富有,在这一点上人都是一样的。我这里没有用外面常用的“自我价值的实现”这几个字,而换用了“自我舒适的实现”这几个字,因为并非每一个人都贪财,并非每一个人都一心想追求成功的事业。王思聪的梦想不会是赚钱,他觉得众星捧月,有美女围绕的一生就很好。一位退休的老人也不会再去追求赚钱,不会再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,而是追求家庭和睦,身体健康,长寿安宁。
人到不惑之年之后,对金钱的渴望会越来越小,会更追求健康,追求情感的满足,追求自我舒适的实现。当然在年轻的时候人要努力,年轻的时候谁不是拼命赚钱,拼命努力,拼命向上爬呢?这也是人年轻时应该做的事。
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,毛笔字写得特别漂亮,和我家还有点亲戚。她的毛笔字是跟她爷爷学的,每天站在桌前写两个小时,一年365天不变。她爷爷和爸爸都是我们本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。老师就请这个女同学写了几幅字挂在教室的墙上。其中有一幅我印象极为深刻,一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,那幅字写的是:不要羡慕金光闪闪的奖杯,要看到别人为此付出的血汗。
人年轻时一定要多努力。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金光闪闪的奖杯之后,你的路就会走的更为轻松和顺利,届时反而不需要再付出像以前那么多的血汗。卫星进入轨道之后,一切就都简单而顺利了。
我一直认为金钱是有脚的,财富有灵性。只有你珍惜它,努力的去追求它,它才愿意到你的兜里去,才愿意住进你家里。否则那么多追求它的人,人家跟谁不行,为什么一定要跟你呢?千万不要被社会上的个别人或者思想误导,不要去仇恨比我们强的人,不要去仇恨比我们有钱的人。我们说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。如果你见了比你强的、比你有钱的人,却心里满是嫉妒,那么比你强的人怎么可能会帮你,金钱又怎么愿意到你家里去?
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。如果地板上有一个硬币,那么我们应该弯腰把它捡起来,擦干净放好。同时该花钱的时候绝不吝啬。金钱尽其用才得其所。我身边不少人对公益事业是投入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,我哥这几年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做公益。还有我以前的一个老领导,这些年就陆续捐建了很多学校,并且身边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这个事情。在公益事业的投入这件事上,我的切身体会是深圳、上海、广州等几个城市的朋友做的尤其出色,特别是深圳,国内现在好多城市都在公益事业上有着明显的进展,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。
当我们给予财富足够的尊重,当我们把财富用在正确的地方,更多的财富会愿意奔我们而来,因为它们知道我们喜欢它而不嫌弃它,我们也不滥用它。这是我的财富观,是我的切身体会。我不认为这是迷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