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章 团团圆圆吃饺子
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“你们还想吃什么,舅舅有钱。”
七个小萝卜头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杨清风,欢呼雀跃起来
“舅舅真好!”
“舅舅大方!”
“买买买!”
几个孩子闹归闹,但是谁也没有再买任何一样东西,手里拿着冰糖葫芦一会儿才添上一口,就已经心满意足。
桃花捏了捏阿娘给的荷包,阿娘给了零花钱,可不能搞丢了,今日清风舅舅要请客,自己也不能把钱拿出来扫兴。
杨清风拿冰糖葫芦钱的时候,她就看到了舅舅那里全是铜钱,而阿娘给的荷包里铜钱有二十文,还有一粒银子,一粒银子就是一千文铜钱。
她们开心的是舅舅对他们的那一份心。
桃花和石榴看着开在集市上一层小楼,店面虽然谈不上豪华,但是在杨柳镇来说是最好的了,店外的牌匾上写着“多宝楼”三个大字。
细心的杨青风察觉到两个侄女的的目光,捏了捏荷包里的剩下的八十几枚铜钱,
自己得多赚一些钱,等下次侄女来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侄女进去吃一顿。
一行人从街头逛到街尾,又从街尾逛了回来,少有上街的姐妹几人最后才跟着杨清风回了家。
回到家小老六和老七就跑到秀英面前,伸着小手把糖葫芦递到她的嘴边。
“阿娘,这是舅舅给我买的糖葫芦,您尝一尝,可好吃了。”
“阿娘,吃我的,我的这串更好吃。”
两个小的一直忍着一口也舍不得咬,忍不住了就添上一口,就是为了回来拿给娘吃。
大人哪里能真的吃小孩的东西,不过她们能有这份心,秀英心里是高兴的,
她拿着糖葫芦假的咬了一口,“嗷~”接着把糖葫芦递了回去“这糖葫芦果真好吃。”
“哈哈哈……娘吃了我的糖葫芦。”
杨母在一旁看着几个懂事的外孙女心里更加的高兴说笑道
“哎呀,这糖葫芦清风舅舅可是外祖母都舍不得买哟。”
几个小丫头听到后立马拿着糖葫芦跑到杨母身边
“外祖母,吃我的。”
“外祖母吃我的。”
“外祖母我的最甜。”
杨母在几个外孙女脸上吧唧一口,笑的合不拢嘴:“外祖母看到你们几个比吃了蜜还要甜。
等会饭吃了,让外祖再给你们一人买一串,再买点糖果,带回去慢慢吃。”
说着杨母又责怪起杨清风:“你也是几个侄女好不容易来一趟,就买一串冰糖葫芦就把孩子给打发了。”
杨清风被说的一阵脸红,他也想带着侄女们去多宝楼,可是银子不允许啊,看来自己得抓紧赚钱了。
他笑着道:“母亲说的是,等下次一定带她们去买好吃的。”
杨秀英没有想到从进门就一直念叨自己银子花的多了的杨母,居然责怪杨清风对几个孩子银子花的少了,七个孩子不论是什么东西买一样,那也要花不少钱。
在城里做一天的劳力搬运东西也才二三十文钱,杨清风帮着代写书信更是收入不稳定。
她急忙出声说道:“别买糖了,她们都还在换牙,糖吃多了不好,有串冰糖葫芦就行了。”
几个丫头在家秀英都是给她们吃的各种各样的糕点,还有零嘴,在换大米的时候带回来,糖的确没有买。
杨清风认为秀英是怕自己花钱,“姐,没事的,现在我也能赚钱了,就算赚的少些,给几个侄女买点糖还是能买的。”
杨母一听秀英这是担心孩子糖吃多了,表示不满说道:“秀,哪有不给孩子吃糖的,你看几个孩子馋的。”
杨秀英一看这是育儿观念发生了分歧,糖吃的少些没有什么,只不过是现代人的育儿观念和老一辈的育儿观念有所不同,更何况她们的育儿观念相差了好几个世纪。
这个时候就要转移话题,杨秀英拿出一套在商场里买的文房四宝还有一叠宣纸递给杨清风。
“这里的笔墨砚台是我在南阳城买的,也不大懂好坏,想着你要用就买了,这些宣纸是我得了一个秘方照着做的,你用用看好用不。”
杨清风看着眼前的笔墨砚台还有宣纸惊讶的说不出话来,这些纸是她姐做的?她姐居然还会做宣纸?
砚台和毛笔虽然看不出用的什么材质但是有就不错了,这一叠宣纸的材质实属上乘。
杨父从里屋走了出来喊道:“饺子煮好了,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一顿饺子喽。”
“好!”
“吃饺子喽!”
几个小萝卜头欢笑着跑向堂屋,屋里的大圆桌上已经放好了四大盆的饺子,还有一大盆的青菜汤。
大圆桌是杨父找家里的木匠兄弟做的,刚好能坐下十口人,空了几年,今日总算是坐满了。
凳子不够,大的几个丫头就抱着碗站在桌子旁吃。
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杨父打铁,嫁到福田村的女儿需要家里帮衬,儿子又上了几年学,杨父找的钱全都花在了儿女身上。
杨家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比赵家过得好,都亏了杨母勤俭持家,省吃俭用,一文一文的积累下来,在儿女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拿的出手。
杨母给几个孙女夹着饺子:“招娣,盼娣,来娣,引娣,唤娣,梦娣,来娣,多吃点这个包的猪肉。
那边两盆是包的猪油渣和鸡蛋,味道也好吃。”
说着看了一眼杨父和杨清风,
啥意思一目了然。
几个丫头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笑着道
“我们阿娘给我们改名字了,阿娘说姑娘就要像花一样,我们的月份有着对应的花,我叫桃花。”
“外祖母,我叫石榴。”
“我叫腊梅。”
“外祖母,姐姐们的都没有我的好听,我叫牡丹。”
哈哈哈……
小小的堂屋里欢声笑语
杨魁看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,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,夹了几个猪油渣包好的饺子端着碗走到院子里蹲着吃。
“爹,您怎么出来了?”
正蹲在地上抹着泪的杨魁听到女儿的声音,忙用衣袖擦掉泪花。
“屋里热想出来透透气,又被风沙迷了眼。”
“你们还想吃什么,舅舅有钱。”
七个小萝卜头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杨清风,欢呼雀跃起来
“舅舅真好!”
“舅舅大方!”
“买买买!”
几个孩子闹归闹,但是谁也没有再买任何一样东西,手里拿着冰糖葫芦一会儿才添上一口,就已经心满意足。
桃花捏了捏阿娘给的荷包,阿娘给了零花钱,可不能搞丢了,今日清风舅舅要请客,自己也不能把钱拿出来扫兴。
杨清风拿冰糖葫芦钱的时候,她就看到了舅舅那里全是铜钱,而阿娘给的荷包里铜钱有二十文,还有一粒银子,一粒银子就是一千文铜钱。
她们开心的是舅舅对他们的那一份心。
桃花和石榴看着开在集市上一层小楼,店面虽然谈不上豪华,但是在杨柳镇来说是最好的了,店外的牌匾上写着“多宝楼”三个大字。
细心的杨青风察觉到两个侄女的的目光,捏了捏荷包里的剩下的八十几枚铜钱,
自己得多赚一些钱,等下次侄女来的时候一定要带着侄女进去吃一顿。
一行人从街头逛到街尾,又从街尾逛了回来,少有上街的姐妹几人最后才跟着杨清风回了家。
回到家小老六和老七就跑到秀英面前,伸着小手把糖葫芦递到她的嘴边。
“阿娘,这是舅舅给我买的糖葫芦,您尝一尝,可好吃了。”
“阿娘,吃我的,我的这串更好吃。”
两个小的一直忍着一口也舍不得咬,忍不住了就添上一口,就是为了回来拿给娘吃。
大人哪里能真的吃小孩的东西,不过她们能有这份心,秀英心里是高兴的,
她拿着糖葫芦假的咬了一口,“嗷~”接着把糖葫芦递了回去“这糖葫芦果真好吃。”
“哈哈哈……娘吃了我的糖葫芦。”
杨母在一旁看着几个懂事的外孙女心里更加的高兴说笑道
“哎呀,这糖葫芦清风舅舅可是外祖母都舍不得买哟。”
几个小丫头听到后立马拿着糖葫芦跑到杨母身边
“外祖母,吃我的。”
“外祖母吃我的。”
“外祖母我的最甜。”
杨母在几个外孙女脸上吧唧一口,笑的合不拢嘴:“外祖母看到你们几个比吃了蜜还要甜。
等会饭吃了,让外祖再给你们一人买一串,再买点糖果,带回去慢慢吃。”
说着杨母又责怪起杨清风:“你也是几个侄女好不容易来一趟,就买一串冰糖葫芦就把孩子给打发了。”
杨清风被说的一阵脸红,他也想带着侄女们去多宝楼,可是银子不允许啊,看来自己得抓紧赚钱了。
他笑着道:“母亲说的是,等下次一定带她们去买好吃的。”
杨秀英没有想到从进门就一直念叨自己银子花的多了的杨母,居然责怪杨清风对几个孩子银子花的少了,七个孩子不论是什么东西买一样,那也要花不少钱。
在城里做一天的劳力搬运东西也才二三十文钱,杨清风帮着代写书信更是收入不稳定。
她急忙出声说道:“别买糖了,她们都还在换牙,糖吃多了不好,有串冰糖葫芦就行了。”
几个丫头在家秀英都是给她们吃的各种各样的糕点,还有零嘴,在换大米的时候带回来,糖的确没有买。
杨清风认为秀英是怕自己花钱,“姐,没事的,现在我也能赚钱了,就算赚的少些,给几个侄女买点糖还是能买的。”
杨母一听秀英这是担心孩子糖吃多了,表示不满说道:“秀,哪有不给孩子吃糖的,你看几个孩子馋的。”
杨秀英一看这是育儿观念发生了分歧,糖吃的少些没有什么,只不过是现代人的育儿观念和老一辈的育儿观念有所不同,更何况她们的育儿观念相差了好几个世纪。
这个时候就要转移话题,杨秀英拿出一套在商场里买的文房四宝还有一叠宣纸递给杨清风。
“这里的笔墨砚台是我在南阳城买的,也不大懂好坏,想着你要用就买了,这些宣纸是我得了一个秘方照着做的,你用用看好用不。”
杨清风看着眼前的笔墨砚台还有宣纸惊讶的说不出话来,这些纸是她姐做的?她姐居然还会做宣纸?
砚台和毛笔虽然看不出用的什么材质但是有就不错了,这一叠宣纸的材质实属上乘。
杨父从里屋走了出来喊道:“饺子煮好了,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一顿饺子喽。”
“好!”
“吃饺子喽!”
几个小萝卜头欢笑着跑向堂屋,屋里的大圆桌上已经放好了四大盆的饺子,还有一大盆的青菜汤。
大圆桌是杨父找家里的木匠兄弟做的,刚好能坐下十口人,空了几年,今日总算是坐满了。
凳子不够,大的几个丫头就抱着碗站在桌子旁吃。
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杨父打铁,嫁到福田村的女儿需要家里帮衬,儿子又上了几年学,杨父找的钱全都花在了儿女身上。
杨家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比赵家过得好,都亏了杨母勤俭持家,省吃俭用,一文一文的积累下来,在儿女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拿的出手。
杨母给几个孙女夹着饺子:“招娣,盼娣,来娣,引娣,唤娣,梦娣,来娣,多吃点这个包的猪肉。
那边两盆是包的猪油渣和鸡蛋,味道也好吃。”
说着看了一眼杨父和杨清风,
啥意思一目了然。
几个丫头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笑着道
“我们阿娘给我们改名字了,阿娘说姑娘就要像花一样,我们的月份有着对应的花,我叫桃花。”
“外祖母,我叫石榴。”
“我叫腊梅。”
“外祖母,姐姐们的都没有我的好听,我叫牡丹。”
哈哈哈……
小小的堂屋里欢声笑语
杨魁看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,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,夹了几个猪油渣包好的饺子端着碗走到院子里蹲着吃。
“爹,您怎么出来了?”
正蹲在地上抹着泪的杨魁听到女儿的声音,忙用衣袖擦掉泪花。
“屋里热想出来透透气,又被风沙迷了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