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姚家湾最大的地主是姚员外,今天民生会开会,姚员外头戴进贤冠,身穿圆领丝绸长袍,颌下飘着修剪得体的胡子,一看便是非富即贵之人。
姚员外全名姚会昌,年龄已经四十有余,娶有一妻五妾,生有三子三女,雇佣长工二十余,杂工十个,奴婢三十余人……拥有田产二百余亩,在兖州城有药铺二家,在省城济南府有药铺五家,雇佣药铺伙计八十余。
姚员外大儿子姚前在济南府掌管五个药铺,二儿子姚丙在兖州府城掌管两家药铺,三儿子姚义正在读书,日前已中了童生,正准备院试。
姚员外的田地向官府交纳赋税吗?
姚员外不用交纳一文田赋。
原来姚员外的田产不在自己名下,而在他的三弟名下。
这是为什么呢?
原来姚员外兄弟三个,其三弟是朝廷官员,官居山东省提学,正五品官,应免之田一百亩。
明代免田真的是免田赋徭役杂税吗?
非也!明代免田只免徭役和杂税,田赋是不免的。
那么!为什么那么多人投献呢?
因为崇祯时代藩王勋贵官吏真的不交田赋了。
是崇祯同意的吗?
当然不是了,崇祯再傻也不会自己不吃饭,把饭让给权贵阶层吃。
一切起因皆是因为崇祯干掉了魏忠贤,东林党在朝堂一党独大。
东林党可谓以权谋私党。《五人墓碑记》便出自东林党人之手,其目的打着为百姓减赋税名义攻击崇祯皇帝。
名义上为百姓减免,实际上是为有地者减免,而有地者皆是地主,而东林党人皆是大地主。
所以,东林党人把持朝堂以后,太祖定下的益民之举被破坏殆尽,权贵们便以百种花样逃避赋,以千种办法对百姓敲骨吸髓,明亡于东林党之说确实不虚。
姚员外之三弟姚会盛是省级大官,姚家本只有二十亩薄田,姚会盛中了举后姚家开始青云直上。
姚员外有田二百亩,而姚会盛却又在滋阳、宁阳、单县、金乡、嘉祥等县置地二千余亩,可谓是一个大地主了。
所以姚员外和其三弟比起来,则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虽然是小巫,但也是一个妻妾成群、奴仆成堆,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小巫。
佃户姚三顺是姚员外的本家兄弟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曾祖,也就是第四代人了。
姚员外的曾祖五个儿子,姚三顺这一脉排行老二。
姚三顺的爷爷姚宗宽,人太老实,十分不讨父母喜欢,又遭兄弟欺负,到了姚三顺这一代,过得不成样子,成了无地的佃农。
好在本家哥姚员外照顾,给了十亩地佃种,日子勉强过得去。
姚三顺娶了一逃荒女子田氏为妻,该女子虽家境差,但这个年代,穷人能讨上媳妇已难能可贵了。
田氏能干也能生,一气为三顺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,可谓伟大母亲。
由于姚三顺太穷,而且当时医疗条件有限,最后只活了一个儿子,两个女儿。
姚三顺家佃了本家哥的十亩好田,本家哥又照顾他家,其家人丁也不多,为什么会穷呢?
在明末,是田少人多的年代,实际人口已增至两亿多了,而有田之户不到十分之一。
也就是市场行情是供大于求。
广大的佃户都渴望有田种,能吃饱肚子,但是田太少了。
姚员外对本家兄弟的照顾却是在同等条件下,优先让本家兄弟种,至于其它优免,门儿都别想。
虽如此,姚三顺对本家哥还是感恩戴德。
毕竟,很多家没有地种,只能流落他乡靠乞讨度日。
姚三顺佃种本家哥的田,交纳地租和其他佃户条件是一样的。
姚员外的地租是怎样收法?
姚员外的地全部是“铁板租”。
什么是“铁板租”?
顾名思义,便是不论丰欠,一成不变之地租。
姚员外按丰年收成一亩两石粮石来计,按一石一两银子市价算,一亩的收益的二两银子,“铁板租”按预收入三成来算,也就是一亩地收6钱银子,姚三顺佃种十亩便是一年六两的地租。
“铁板租”需要预交50%地租,收获时交另外50%。
姚三顺佃种姚员外十亩田后,这两年遇到旱灾,一亩地只收一石,十亩收了十石,卖到粮店四石得银三两二钱,交了尚欠的地租三两,还余二百文钱和六石粮。
由于收获时谷贱,姚三顺只卖四石交了地租。
一家人一天两顿饭,其中只吃一顿粮食饭,另一顿用野菜及蔬菜或红薯之类充饥。
到青黄不接之时,又卖了三石粮,得银三两六钱,才算还清租地时交的预交款。
一家五口,姚三顺儿子姚可富十八岁,当了姚员外的家兵,管吃住,一月三百文月例。
姚三顺夫妇和两个女儿在家种这十亩地,一年辛勤下来得粮三石即四百五十斤,平均一人一年一百一十多斤粮食,加上瓜菜半年粮,加上儿子月例贴补,全家勉强度日。
姚三顺基本上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满意的,今年风调雨顺,姚三顺估计一亩地能收两石,那样的话,便能存一些积蓄,为大儿子讨老婆了。
当王府和里正的谣言传来,姚三顺坚定的站在了姚员外这边。
他心想:俗语言,打仗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。这个时候,他自然要挺自己的本家哥哥。
今天民生会召集大家开会,姚三顺内心一点也不激动,他心想:这些人是反贼,自古反贼哪有好下场?这些人只是空口向大家许诺而已,要想实现一人五亩田,做梦去吧,朝廷大军是摆设吗?你们这些人今天得瑟,逞口舌之利,能坚持几天,朝廷大军一来,你们便会树倒猢狲散了,我可不能想信。
到了家里,田氏拿了一袋米说:“他爹,这是今天那个会送的米。”
姚三顺嘴一撇道:“这是反贼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之举,可别上当了。”
田氏嗯嗯应着,又言道:“那这米,我们吃不是是不吃。”
姚三顺想了想,严肃道:“当然不吃了,保管好,朝廷大军一来,我们交出去。”
田氏小心翼翼把这袋米藏了。
(未完待续)
姚家湾最大的地主是姚员外,今天民生会开会,姚员外头戴进贤冠,身穿圆领丝绸长袍,颌下飘着修剪得体的胡子,一看便是非富即贵之人。
姚员外全名姚会昌,年龄已经四十有余,娶有一妻五妾,生有三子三女,雇佣长工二十余,杂工十个,奴婢三十余人……拥有田产二百余亩,在兖州城有药铺二家,在省城济南府有药铺五家,雇佣药铺伙计八十余。
姚员外大儿子姚前在济南府掌管五个药铺,二儿子姚丙在兖州府城掌管两家药铺,三儿子姚义正在读书,日前已中了童生,正准备院试。
姚员外的田地向官府交纳赋税吗?
姚员外不用交纳一文田赋。
原来姚员外的田产不在自己名下,而在他的三弟名下。
这是为什么呢?
原来姚员外兄弟三个,其三弟是朝廷官员,官居山东省提学,正五品官,应免之田一百亩。
明代免田真的是免田赋徭役杂税吗?
非也!明代免田只免徭役和杂税,田赋是不免的。
那么!为什么那么多人投献呢?
因为崇祯时代藩王勋贵官吏真的不交田赋了。
是崇祯同意的吗?
当然不是了,崇祯再傻也不会自己不吃饭,把饭让给权贵阶层吃。
一切起因皆是因为崇祯干掉了魏忠贤,东林党在朝堂一党独大。
东林党可谓以权谋私党。《五人墓碑记》便出自东林党人之手,其目的打着为百姓减赋税名义攻击崇祯皇帝。
名义上为百姓减免,实际上是为有地者减免,而有地者皆是地主,而东林党人皆是大地主。
所以,东林党人把持朝堂以后,太祖定下的益民之举被破坏殆尽,权贵们便以百种花样逃避赋,以千种办法对百姓敲骨吸髓,明亡于东林党之说确实不虚。
姚员外之三弟姚会盛是省级大官,姚家本只有二十亩薄田,姚会盛中了举后姚家开始青云直上。
姚员外有田二百亩,而姚会盛却又在滋阳、宁阳、单县、金乡、嘉祥等县置地二千余亩,可谓是一个大地主了。
所以姚员外和其三弟比起来,则是小巫见大巫了。
虽然是小巫,但也是一个妻妾成群、奴仆成堆,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小巫。
佃户姚三顺是姚员外的本家兄弟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曾祖,也就是第四代人了。
姚员外的曾祖五个儿子,姚三顺这一脉排行老二。
姚三顺的爷爷姚宗宽,人太老实,十分不讨父母喜欢,又遭兄弟欺负,到了姚三顺这一代,过得不成样子,成了无地的佃农。
好在本家哥姚员外照顾,给了十亩地佃种,日子勉强过得去。
姚三顺娶了一逃荒女子田氏为妻,该女子虽家境差,但这个年代,穷人能讨上媳妇已难能可贵了。
田氏能干也能生,一气为三顺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,可谓伟大母亲。
由于姚三顺太穷,而且当时医疗条件有限,最后只活了一个儿子,两个女儿。
姚三顺家佃了本家哥的十亩好田,本家哥又照顾他家,其家人丁也不多,为什么会穷呢?
在明末,是田少人多的年代,实际人口已增至两亿多了,而有田之户不到十分之一。
也就是市场行情是供大于求。
广大的佃户都渴望有田种,能吃饱肚子,但是田太少了。
姚员外对本家兄弟的照顾却是在同等条件下,优先让本家兄弟种,至于其它优免,门儿都别想。
虽如此,姚三顺对本家哥还是感恩戴德。
毕竟,很多家没有地种,只能流落他乡靠乞讨度日。
姚三顺佃种本家哥的田,交纳地租和其他佃户条件是一样的。
姚员外的地租是怎样收法?
姚员外的地全部是“铁板租”。
什么是“铁板租”?
顾名思义,便是不论丰欠,一成不变之地租。
姚员外按丰年收成一亩两石粮石来计,按一石一两银子市价算,一亩的收益的二两银子,“铁板租”按预收入三成来算,也就是一亩地收6钱银子,姚三顺佃种十亩便是一年六两的地租。
“铁板租”需要预交50%地租,收获时交另外50%。
姚三顺佃种姚员外十亩田后,这两年遇到旱灾,一亩地只收一石,十亩收了十石,卖到粮店四石得银三两二钱,交了尚欠的地租三两,还余二百文钱和六石粮。
由于收获时谷贱,姚三顺只卖四石交了地租。
一家人一天两顿饭,其中只吃一顿粮食饭,另一顿用野菜及蔬菜或红薯之类充饥。
到青黄不接之时,又卖了三石粮,得银三两六钱,才算还清租地时交的预交款。
一家五口,姚三顺儿子姚可富十八岁,当了姚员外的家兵,管吃住,一月三百文月例。
姚三顺夫妇和两个女儿在家种这十亩地,一年辛勤下来得粮三石即四百五十斤,平均一人一年一百一十多斤粮食,加上瓜菜半年粮,加上儿子月例贴补,全家勉强度日。
姚三顺基本上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满意的,今年风调雨顺,姚三顺估计一亩地能收两石,那样的话,便能存一些积蓄,为大儿子讨老婆了。
当王府和里正的谣言传来,姚三顺坚定的站在了姚员外这边。
他心想:俗语言,打仗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。这个时候,他自然要挺自己的本家哥哥。
今天民生会召集大家开会,姚三顺内心一点也不激动,他心想:这些人是反贼,自古反贼哪有好下场?这些人只是空口向大家许诺而已,要想实现一人五亩田,做梦去吧,朝廷大军是摆设吗?你们这些人今天得瑟,逞口舌之利,能坚持几天,朝廷大军一来,你们便会树倒猢狲散了,我可不能想信。
到了家里,田氏拿了一袋米说:“他爹,这是今天那个会送的米。”
姚三顺嘴一撇道:“这是反贼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之举,可别上当了。”
田氏嗯嗯应着,又言道:“那这米,我们吃不是是不吃。”
姚三顺想了想,严肃道:“当然不吃了,保管好,朝廷大军一来,我们交出去。”
田氏小心翼翼把这袋米藏了。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