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蟠桃会
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然则,昊天毕竟位列天帝,且受道祖法旨所托,故不可轻视于他。
况且其亦斩去两尸,成为准圣大能,境界与道玄相仿。
均为圣人之下,实力顶尖,堪称一时之俊杰。
虽曰“蝼蚁”,然此言乃对圣人而言之评断。
然于道玄看来,昊天实可称之为道友。
思及此,道玄心中渐生敬佩,虽教主所言不无深意。
然对待岂可悉皆无视,心中自有分寸,以道为重,彼此尊重。
道玄思忖良久,继而向通天教主谏言,语气恭敬而坚定。
“巫妖大战,两族衰灭,此乃天定之数。”
“现今昊天道友执掌天庭,虽四处召集英才,然收效则微乎其微。”
言至此,道玄面露沉思,继续说道。
“然诸般情势,终究于道教门面有损,我等亦不可袖手旁观。”
“以免致我道门之声誉磨灭,理应持以谨慎之态,助力天庭之兴复,庶可维持道家之尊严。”
通天教主凝神聆听,微微颔首,似在思索道玄所言之意,略作沉吟,似有所悟,眸中闪烁出一抹光华,幽幽道出。
“道玄所言,然也有理。然应细观时势,察其变化,今之局面,非我等可强行插足,须循时而动,以保全大道。”
道玄心中明白,教主虽知其义,然此时天庭确需有力之引导,然则道教之根本仍需长存。
道玄思维缜密,又向通天教主进言。
“况且大师伯、二师伯皆有动作,以示对天庭之支持。”
“我教虽不惧事端,然亦不可置身事外,不如由弟子我去领一职司,亲近天庭之星辰,彼地精气流转,乃修行之福地。”
“更有不少天材地宝可获,对我道门中弟子实有助益。”
言罢,道玄目光闪烁,继续言道。
“且我教中之人若以心力照顾天庭,日后更可引导门下弟子前往取之,炼宝炼丹,皆可助力于己,提升修为。”
语气中透着坚定的信念,与对未来的希冀,似乎已能预见其所言之利。
通天教主闻此言,神态渐显欣喜,略点首,似于道玄之思路感受宠信,然教主明白,彼时天庭之局面复杂,不可疏忽。
他轻声应道。
“尔之见解极是,然助力之举需细斟酌,尔可前行,但务要谨慎相待,以保我道门之体面。”
通天教主乃圣人之尊,对昊天自不以为然,然听道玄之言,心生倾动,觉其颇合理理。
况且多年来,道玄助他操持教务,尽展才智,且自是斩去两尸之准圣大能,非轻言可否,故不可轻易拂逆其面。
教主思索片刻,心中自有衡量,暗想。
“此弟子若愿亲近天庭,似亦是为我道门之长远计则。”
更何况,自己这弟子向来精于算计,若能合理筹划,必能为教门添上一分助力。
于是,通天教主微微颔首,面露欣然之色,语气温和而坚定。
“既尔所愿,我为教主自当顺应,然务须谨守天道之仪,慎思而行,方可成全此事。”
道玄闻此,心中欢喜,深感教主怜才之意,遂拱手应诺。
“弟子必将谨守教诲,守护道义,以诚相待,争取天庭之利,助我道门共赴光辉未来。”
此时,二人之间意气相投,仿佛心灵相通,似乎共商大计,灵气萦绕,渐入佳境。
道玄心中暗自立誓,必不负教主所托,去往天庭,善尽其职,修行日益精进,共创道教之辉煌未来。
原来,时至天庭新立,万象更新,老子即潜心于大道,分出一化身,号曰太上老君。
此即其道德之化,游走于天庭之中,典藏无上之知,恬淡宁静,心无旁骛。
太上老君于天庭开设兜率宫,宫中灵气氤氲,宝光四照,丹霞流动,恰似仙境。
不辞劳苦,整日潜心炼丹,采天地之灵气,集日月之精华,冶炼万物之本源。
其间,炉火渐旺,药香扑鼻,丹炉之上,青烟缭绕,似隐似现,映照出道家之理。
道人潜心谛听,运转周天之气,调和五行之力,心法通达,自然之道融于一体,炼就灵丹妙药。
助益于修行,遵循无为之法,希冀以此成就更高之境。
而兜率宫内,时有仙人来访,或献奇珍异宝,或论道修行之理,太上老君皆以平和之心接之,广结善缘,传授道理。
元始天尊见天庭新立,朝局未定,老子派出化身。
便遣其弟子南极仙翁前往天庭,监听玉帝、王母之法令,依循天道安排,振兴道教之根基。
南极仙翁乃元始亲授之道,身负天命,神风飘逸,寿长如天,飘然若仙,肩负重任,乘云而至于天庭。
其至天庭,微风轻拂,灵气环绕,仙凤翱翔,遍观繁华盛境,心中自是感慨。
入天庭后,南极仙翁谦恭礼敬,先拜玉帝,后见王母,恭请法旨,耳闻天庭之音,察觉万象之变。
玉帝慈和,赐以明条,王母娟秀,辅以崇教,南极仙翁则循规蹈矩,悉心聆听,记于心中,绝不敢有失。
有两位师兄为表率,通天教主于道玄之言中见契机,心中明白,吾有道之责,既为道祖所钦定,岂可怠慢。
遂同意道玄力赴天庭,亲自助力,以示对道门之承诺。
通天则觉:道玄所言,正合我意,此乃合道之举,唯恐因自身之隐逸而损及道门之名。
明言道:“众弟子能助大师兄道玄一臂之力,便可更显我教之风采,展现截教之业。”
正是此时,通天教主颔首应允道玄之请求,许诺共赴天庭,以道法之力,与众弟子携手并立。
岁月如梭,三万载光阴,悠悠而逝,终于迎来蟠桃大会之期。
昊天上帝与王母早早驾临瑶池之畔,月华轻洒,仙雾缭绕,池水似镜,映照天庭之辉煌。
瑶池四周,桃林相拥,花开烂漫,馥郁芬芳,正值桃熟之时,万物皆兴,灵气滋生。
昊天上帝端坐于紫霄之上,威仪庄重,华冠分明,俯瞩天地,心系三界之终极法旨。
王母则环佩叮当,面带慈祥,慧眼如炬,凝望来宾,早已准备迎接四方大神通者。
此时,玉帝与王母互相对视,神情默契,心中自知,今会略显不同,必将汇聚诸仙,共论大道之理,传道明德于三界之内。
昊天上帝抬手轻拈,一道灵光尽显,预示着未来的荣光与希望,王母柔声说道。
“今辰诸神齐聚,必当齐心助力,共沐道义之恩泽。”
霎时间,风送云来,仙乐袅袅,神光渐现,大小大神仙纷纷至瑶池,谓之齐聚,三界之能人异士皆趋而至,场面壮观。
各展神通,或驾云而来,或乘风而至,各显其能,诚赫赫仙风,辉映瑶池之上。
瑶池之畔,御座巍峨,散发出祥和之气。
但在两侧最接近昊天上帝与王母之座位,仍然静谧空旷。
众仙环顾,皆知此座为三界之准圣所设,恭候那些至高无上的大人物莅临其间,才堪共襟千庆之典。
细观其座,雕龙镂凤,气韵生动,似承载着法旨之重。
周遭九霄之气,如同灵云罩影,愈显其高洁无暇。
诸神仙心中隐隐期盼,胸怀敬仰,然而此时,静待之势,亦显无不安息者之怀。
天庭众仙皆心识此,虽各有显赫,然至高之位,唯有身处准圣之境者方可而行。
所以大家心中清悟,乃需静心待时,共襄盛典,齐聚于道。
在此瞬间,万众期待,气氛日益浓厚,仿佛连瑶池水面亦因此愿景,泛起涟漪。
遂其等待,时间仿佛静止。
这一日,道玄身披大日金乌神衣,外照日月之光辉,内蕴气息之纯阳,威仪赫然,气宇轩昂。
头顶碧玉莲花道冠,华彩璀璨,似接天灵,志在通达无上之境。
乘五彩麒麟,麒麟者,瑞兽之显,五色相间,灵气绕身,似正道之先锋。
行在南天门之前,步步生辉,宛若乘风驾云,气吞星河。
道玄怀元守一,心中道念澄明,四周灵气方圆,似云霞环绕,仿佛天地间万物皆趋之若鹜。
其行似风,稳如山,仿佛踏着时光之流,势不可挡。
至南天门前,乃天庭之重地,清气盈盈,仙音缭绕,是为神界之门户。
金乌者,乃洪荒皇族之血统,先天灵物,离火之精,得道成真,乃宇宙之尊。
其身炽烈如焰,灼灼其华,任千般真火焚之,亦不见伤痕半分。
凡水属阴晦之物,皆无法侵及其身,犹如空中浮云,无所适从。
防御力之卓然,当在广成子所授之八卦紫衣之上,犹如日月之光辉,无法遮掩。
金乌翱翔于天际,仿佛游弋于无尽星河之中,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威严。
倘若遭遇风霜雨露,皆可心平气和,自在无惧,正是道家所言“内守玄之道,外御万象”的真义所在。
其道力于天地间流转,似火焰之舞,映照着四方,显现出亘古不变的法则,照亮苍穹。
又因其体内蕴藏先天之气,灵根浑然天成,乃为“混沌洪炉”中出世之珍宝,易于修道,故纵使万千障碍亦难以阻挡。
道玄至南天门,见前有天兵数员,金甲锐戈,矗立如山,威风凛凛,似天之屏障。
其铠甲在天光之下熠熠生辉,折射出璀璨之明光,宛若日月之辉映,周遭灵气顿生,彷如众星捧月,气象非凡。
道玄见之,面展笑容,向守门天将出示请柬。
其请柬乃天庭之符,凭此得以通行无阻,诚如道家所云“天命之符”,承载着宇宙之间之正序。
守门天将见状,拱手相迎,言辞恭敬,显现出天庭之礼数,恭送道玄入内。
道玄步入南天门,怀揣大道之理,心无旁骛,气息与天地相合,恍如游天地之间,颇感道家“无尘无虑,心随境转”的自在。
一路之上,游目四顾,只见天宫景色瑰丽,云海翻腾。
仙雾缭绕,仿若人间胜境,天籁之声在耳边轻响,犹如琴瑟和鸣,涤荡心灵。
天宫之中,灵气氤氲,如琼浆玉液,滋润万物,呈现出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和谐之象。
道玄心神恬静,臻于“澄心静气,体道而行”的境界,逐渐沉浸于天宫之美景中。
感受着宇宙之奥秘与无穷之大道,似是与天地共存,融于自然之间。
道玄正于天宫前行,忽有太白金星远远望见,欣然而笑,眯眼道。
“上仙驾临,容小仙引路!”
其声如春风拂面,温和悦耳,似天籁之音,瞬时荡涤道玄心念。
道玄视之,乃和善之老者,面含笑意,心中甚有好感,遂微微一笑,谦辞道。
“有劳金星道友!”
言罢,便随太白金星身后而行,步入凌霄宝殿。
宝殿巍峨,凌空而立,云气缭绕,仿佛与九天相接,周身灵气流动,似蓬莱仙境。
殿内香火袅袅,清雅之气沁人心脾,彷如道家所崇之“清静无为”,与道合一。
太白金星引导道玄,沿途指点,言此处为天庭要地,万象皆由此出,乃“天地之泰,日月之明”的象征。
道玄心中默存道理,静观四周灵气流转,恍若入物我无间之境,浑然忘我。
匆匆之间,便至凌霄宝殿,殿内金光闪烁,宝器琳琅,似灵宝天尊所藏。
道玄立于殿中,心中暗自领悟,感慨大道之无穷。
与天地间万法相通,瞬间遥望八荒四海,心潮起伏,意境高远,仿佛已然通达“道随心至”的无上境地。
道玄抬目而望,见大殿上方首位处,正坐一尊威仪赫然之皇者。
身披九章法服,寓意天道之理,头戴十二行珠冠,冕旒飘飘,华贵无比,手持玉笏,掌天之威。
旁有金童玉女侍奉,似星辰拱月,气象非凡,皆是天庭之主,正是玉皇大帝。
玉皇之上,天威自然,举手投足,皆显天道之理,如日月之转,时序之流。
道玄心中暗感敬畏,明知此乃“道家尊主,众生之宗”,故对其心生仰慕。
而其右手边,乃一位身着凤袍霞衣之王母娘娘,凤袍璀璨。
衣袂飘逸,似朝霞初映,光艳照人,头戴金钗,象征着至高之权威与慈爱,光辉四射,横扫群星。
彷佛仙子临世,散发出无尽的祥瑞与灵韵,恰似道家所阐之“阴阳调和,德施万方”的至理。
道玄瞻仰于此,恍然如置身于“灵界无边,天人共存”的仙境,心中道念浮动,恍若与天地融为一体,万法皆明,意境高远。
遂俯首稽首,诚心敬道。
“贫道见过玉帝王母!”
其声清朗,似钟磬悠然,蕴含道家之谦卑与尊重,恰如“道德之行,礼所当先”。
玉皇大帝微微点头,目含慈祥,和颜悦色道。
“道友多礼了!请入座吧!”
其言辞蕴含天界之仁德,恍若晨曦普照,温暖人心。
其神态悠然,且透出“心如止水,万象皆明”的深远智慧,恰似道家所追求之“无为而治”。
道玄闻言,心中感激,随即领命。
道玄转目而观,见左手位首座者,乃号称“与世同君”的镇元子,气度非凡,楞严之心,守护三界,宛如大道之源,森严而正。
其旁第二席空置,似待高逸之士前来共论大道。
转至第三席,见一人安坐皁道服飘洒,轻灵而逸者,正是燃灯道人。
其形象宛若日月之辉,世间之灵,照彻万物,洞见诸法;其道行之高,自是龙虎之尊,逍遥于道教之境界。
第四席坐的是玄都大法师,神情凝重,气息悠长,似练道之人,深谙“无形无相,象外之象”的法理。
其座下灵气环绕,缥缈而灿烂,如那青烟袅袅,传递着道家智慧。
右手四席上,乃西方教之士,依次而坐。
药师手中药瓶,含笑而目,仿佛医治众生,于“阴阳调和,五行平衡”中求得大道真理。
俱那含面容俊逸,浸润灵气,似从容者握道之机。
迦叶则沉静如山,护法而兴。
弥勒笑面盈盈,恍如福德,圆融天地,带来无尽的喜乐。
道玄见此,遂朝左右稽首言。
“诸位道友所行各异,然皆循道而至,共致于此,实是‘众生同途,万法归一’之显。”
说罢,道玄走至道门座位,微微一礼,面向镇元子道。
“道友多年不见,风采依旧,气宇轩昂,似犹如往昔。”
其言辞真诚,蕴含敬佩,恰如道家所倡之“和气生财,共荣共存”。
镇元子则回礼以应,面露笑颜,缓声道。
“道友亦乃多年不见,然其容颜依旧,精神矍铄,仿佛道心常驻,炼气养性,依然如昔。”
其言温馨,心境洒然,似乎无惧岁月之流转,常守一颗“清静无为”的心,恍若上升至“道者常在,德者常存”的境界。
二人相视而笑,彼此之间似有一种无形的默契,如同道家所讲之“无言则默,言外之意”。
两位道者,虽隔岁月,却因道行之深,心念相通,宛如道流畅通,气息交融,真如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”的场景。
此时,四周幽静,万物仿若屏息。
唯有道光流转,灵气微升,似乎福泽遍洒,皆因彼此相识,心之所系,恍如共仰道家真义,乃“道法自然,天人合一”的至理焉。
同镇元子闲谈毕,道玄转目下首,望向燃灯道人,恭敬言道。
“燃灯道友,此间事了,贫道当与道友同回仙府,煮酒论道,不知道友是否欢迎?”
其言语温文尔雅,心中意诚,似欲共探真理,畅叙道理。
燃灯道人闻此,哈哈大笑,声如雷震,犹如风卷云舒,回应道。
“自当扫榻以待!”
言辞之中,满溢诚意与欢喜,似明月照彩,光辉耀眼。
二人言谈间,仿佛青松傲立于风雪之中,澄澈的道心交相辉映,宛若桃花源中,云雾缥缈,彼此皆觉心神畅然,气韵和合。
燃灯道人于言语间,显其高风亮节,显见“道之大美,言之无声”的境界。
周遭之气息因而变得悠然,灵光四溢,似灵脉贯通,融洽无间。
道玄心中欢喜,暗想。
“共饮此酒,畅叙道理,亦是修行求道之乐趣,然则道友之情,恰如白云苍狗,久矣相知,未曾隔离。”
此时,仙府之路似愈加明晰,岂不谓“缘聚因缘,心动法运”之至理乎!
然则,昊天毕竟位列天帝,且受道祖法旨所托,故不可轻视于他。
况且其亦斩去两尸,成为准圣大能,境界与道玄相仿。
均为圣人之下,实力顶尖,堪称一时之俊杰。
虽曰“蝼蚁”,然此言乃对圣人而言之评断。
然于道玄看来,昊天实可称之为道友。
思及此,道玄心中渐生敬佩,虽教主所言不无深意。
然对待岂可悉皆无视,心中自有分寸,以道为重,彼此尊重。
道玄思忖良久,继而向通天教主谏言,语气恭敬而坚定。
“巫妖大战,两族衰灭,此乃天定之数。”
“现今昊天道友执掌天庭,虽四处召集英才,然收效则微乎其微。”
言至此,道玄面露沉思,继续说道。
“然诸般情势,终究于道教门面有损,我等亦不可袖手旁观。”
“以免致我道门之声誉磨灭,理应持以谨慎之态,助力天庭之兴复,庶可维持道家之尊严。”
通天教主凝神聆听,微微颔首,似在思索道玄所言之意,略作沉吟,似有所悟,眸中闪烁出一抹光华,幽幽道出。
“道玄所言,然也有理。然应细观时势,察其变化,今之局面,非我等可强行插足,须循时而动,以保全大道。”
道玄心中明白,教主虽知其义,然此时天庭确需有力之引导,然则道教之根本仍需长存。
道玄思维缜密,又向通天教主进言。
“况且大师伯、二师伯皆有动作,以示对天庭之支持。”
“我教虽不惧事端,然亦不可置身事外,不如由弟子我去领一职司,亲近天庭之星辰,彼地精气流转,乃修行之福地。”
“更有不少天材地宝可获,对我道门中弟子实有助益。”
言罢,道玄目光闪烁,继续言道。
“且我教中之人若以心力照顾天庭,日后更可引导门下弟子前往取之,炼宝炼丹,皆可助力于己,提升修为。”
语气中透着坚定的信念,与对未来的希冀,似乎已能预见其所言之利。
通天教主闻此言,神态渐显欣喜,略点首,似于道玄之思路感受宠信,然教主明白,彼时天庭之局面复杂,不可疏忽。
他轻声应道。
“尔之见解极是,然助力之举需细斟酌,尔可前行,但务要谨慎相待,以保我道门之体面。”
通天教主乃圣人之尊,对昊天自不以为然,然听道玄之言,心生倾动,觉其颇合理理。
况且多年来,道玄助他操持教务,尽展才智,且自是斩去两尸之准圣大能,非轻言可否,故不可轻易拂逆其面。
教主思索片刻,心中自有衡量,暗想。
“此弟子若愿亲近天庭,似亦是为我道门之长远计则。”
更何况,自己这弟子向来精于算计,若能合理筹划,必能为教门添上一分助力。
于是,通天教主微微颔首,面露欣然之色,语气温和而坚定。
“既尔所愿,我为教主自当顺应,然务须谨守天道之仪,慎思而行,方可成全此事。”
道玄闻此,心中欢喜,深感教主怜才之意,遂拱手应诺。
“弟子必将谨守教诲,守护道义,以诚相待,争取天庭之利,助我道门共赴光辉未来。”
此时,二人之间意气相投,仿佛心灵相通,似乎共商大计,灵气萦绕,渐入佳境。
道玄心中暗自立誓,必不负教主所托,去往天庭,善尽其职,修行日益精进,共创道教之辉煌未来。
原来,时至天庭新立,万象更新,老子即潜心于大道,分出一化身,号曰太上老君。
此即其道德之化,游走于天庭之中,典藏无上之知,恬淡宁静,心无旁骛。
太上老君于天庭开设兜率宫,宫中灵气氤氲,宝光四照,丹霞流动,恰似仙境。
不辞劳苦,整日潜心炼丹,采天地之灵气,集日月之精华,冶炼万物之本源。
其间,炉火渐旺,药香扑鼻,丹炉之上,青烟缭绕,似隐似现,映照出道家之理。
道人潜心谛听,运转周天之气,调和五行之力,心法通达,自然之道融于一体,炼就灵丹妙药。
助益于修行,遵循无为之法,希冀以此成就更高之境。
而兜率宫内,时有仙人来访,或献奇珍异宝,或论道修行之理,太上老君皆以平和之心接之,广结善缘,传授道理。
元始天尊见天庭新立,朝局未定,老子派出化身。
便遣其弟子南极仙翁前往天庭,监听玉帝、王母之法令,依循天道安排,振兴道教之根基。
南极仙翁乃元始亲授之道,身负天命,神风飘逸,寿长如天,飘然若仙,肩负重任,乘云而至于天庭。
其至天庭,微风轻拂,灵气环绕,仙凤翱翔,遍观繁华盛境,心中自是感慨。
入天庭后,南极仙翁谦恭礼敬,先拜玉帝,后见王母,恭请法旨,耳闻天庭之音,察觉万象之变。
玉帝慈和,赐以明条,王母娟秀,辅以崇教,南极仙翁则循规蹈矩,悉心聆听,记于心中,绝不敢有失。
有两位师兄为表率,通天教主于道玄之言中见契机,心中明白,吾有道之责,既为道祖所钦定,岂可怠慢。
遂同意道玄力赴天庭,亲自助力,以示对道门之承诺。
通天则觉:道玄所言,正合我意,此乃合道之举,唯恐因自身之隐逸而损及道门之名。
明言道:“众弟子能助大师兄道玄一臂之力,便可更显我教之风采,展现截教之业。”
正是此时,通天教主颔首应允道玄之请求,许诺共赴天庭,以道法之力,与众弟子携手并立。
岁月如梭,三万载光阴,悠悠而逝,终于迎来蟠桃大会之期。
昊天上帝与王母早早驾临瑶池之畔,月华轻洒,仙雾缭绕,池水似镜,映照天庭之辉煌。
瑶池四周,桃林相拥,花开烂漫,馥郁芬芳,正值桃熟之时,万物皆兴,灵气滋生。
昊天上帝端坐于紫霄之上,威仪庄重,华冠分明,俯瞩天地,心系三界之终极法旨。
王母则环佩叮当,面带慈祥,慧眼如炬,凝望来宾,早已准备迎接四方大神通者。
此时,玉帝与王母互相对视,神情默契,心中自知,今会略显不同,必将汇聚诸仙,共论大道之理,传道明德于三界之内。
昊天上帝抬手轻拈,一道灵光尽显,预示着未来的荣光与希望,王母柔声说道。
“今辰诸神齐聚,必当齐心助力,共沐道义之恩泽。”
霎时间,风送云来,仙乐袅袅,神光渐现,大小大神仙纷纷至瑶池,谓之齐聚,三界之能人异士皆趋而至,场面壮观。
各展神通,或驾云而来,或乘风而至,各显其能,诚赫赫仙风,辉映瑶池之上。
瑶池之畔,御座巍峨,散发出祥和之气。
但在两侧最接近昊天上帝与王母之座位,仍然静谧空旷。
众仙环顾,皆知此座为三界之准圣所设,恭候那些至高无上的大人物莅临其间,才堪共襟千庆之典。
细观其座,雕龙镂凤,气韵生动,似承载着法旨之重。
周遭九霄之气,如同灵云罩影,愈显其高洁无暇。
诸神仙心中隐隐期盼,胸怀敬仰,然而此时,静待之势,亦显无不安息者之怀。
天庭众仙皆心识此,虽各有显赫,然至高之位,唯有身处准圣之境者方可而行。
所以大家心中清悟,乃需静心待时,共襄盛典,齐聚于道。
在此瞬间,万众期待,气氛日益浓厚,仿佛连瑶池水面亦因此愿景,泛起涟漪。
遂其等待,时间仿佛静止。
这一日,道玄身披大日金乌神衣,外照日月之光辉,内蕴气息之纯阳,威仪赫然,气宇轩昂。
头顶碧玉莲花道冠,华彩璀璨,似接天灵,志在通达无上之境。
乘五彩麒麟,麒麟者,瑞兽之显,五色相间,灵气绕身,似正道之先锋。
行在南天门之前,步步生辉,宛若乘风驾云,气吞星河。
道玄怀元守一,心中道念澄明,四周灵气方圆,似云霞环绕,仿佛天地间万物皆趋之若鹜。
其行似风,稳如山,仿佛踏着时光之流,势不可挡。
至南天门前,乃天庭之重地,清气盈盈,仙音缭绕,是为神界之门户。
金乌者,乃洪荒皇族之血统,先天灵物,离火之精,得道成真,乃宇宙之尊。
其身炽烈如焰,灼灼其华,任千般真火焚之,亦不见伤痕半分。
凡水属阴晦之物,皆无法侵及其身,犹如空中浮云,无所适从。
防御力之卓然,当在广成子所授之八卦紫衣之上,犹如日月之光辉,无法遮掩。
金乌翱翔于天际,仿佛游弋于无尽星河之中,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威严。
倘若遭遇风霜雨露,皆可心平气和,自在无惧,正是道家所言“内守玄之道,外御万象”的真义所在。
其道力于天地间流转,似火焰之舞,映照着四方,显现出亘古不变的法则,照亮苍穹。
又因其体内蕴藏先天之气,灵根浑然天成,乃为“混沌洪炉”中出世之珍宝,易于修道,故纵使万千障碍亦难以阻挡。
道玄至南天门,见前有天兵数员,金甲锐戈,矗立如山,威风凛凛,似天之屏障。
其铠甲在天光之下熠熠生辉,折射出璀璨之明光,宛若日月之辉映,周遭灵气顿生,彷如众星捧月,气象非凡。
道玄见之,面展笑容,向守门天将出示请柬。
其请柬乃天庭之符,凭此得以通行无阻,诚如道家所云“天命之符”,承载着宇宙之间之正序。
守门天将见状,拱手相迎,言辞恭敬,显现出天庭之礼数,恭送道玄入内。
道玄步入南天门,怀揣大道之理,心无旁骛,气息与天地相合,恍如游天地之间,颇感道家“无尘无虑,心随境转”的自在。
一路之上,游目四顾,只见天宫景色瑰丽,云海翻腾。
仙雾缭绕,仿若人间胜境,天籁之声在耳边轻响,犹如琴瑟和鸣,涤荡心灵。
天宫之中,灵气氤氲,如琼浆玉液,滋润万物,呈现出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和谐之象。
道玄心神恬静,臻于“澄心静气,体道而行”的境界,逐渐沉浸于天宫之美景中。
感受着宇宙之奥秘与无穷之大道,似是与天地共存,融于自然之间。
道玄正于天宫前行,忽有太白金星远远望见,欣然而笑,眯眼道。
“上仙驾临,容小仙引路!”
其声如春风拂面,温和悦耳,似天籁之音,瞬时荡涤道玄心念。
道玄视之,乃和善之老者,面含笑意,心中甚有好感,遂微微一笑,谦辞道。
“有劳金星道友!”
言罢,便随太白金星身后而行,步入凌霄宝殿。
宝殿巍峨,凌空而立,云气缭绕,仿佛与九天相接,周身灵气流动,似蓬莱仙境。
殿内香火袅袅,清雅之气沁人心脾,彷如道家所崇之“清静无为”,与道合一。
太白金星引导道玄,沿途指点,言此处为天庭要地,万象皆由此出,乃“天地之泰,日月之明”的象征。
道玄心中默存道理,静观四周灵气流转,恍若入物我无间之境,浑然忘我。
匆匆之间,便至凌霄宝殿,殿内金光闪烁,宝器琳琅,似灵宝天尊所藏。
道玄立于殿中,心中暗自领悟,感慨大道之无穷。
与天地间万法相通,瞬间遥望八荒四海,心潮起伏,意境高远,仿佛已然通达“道随心至”的无上境地。
道玄抬目而望,见大殿上方首位处,正坐一尊威仪赫然之皇者。
身披九章法服,寓意天道之理,头戴十二行珠冠,冕旒飘飘,华贵无比,手持玉笏,掌天之威。
旁有金童玉女侍奉,似星辰拱月,气象非凡,皆是天庭之主,正是玉皇大帝。
玉皇之上,天威自然,举手投足,皆显天道之理,如日月之转,时序之流。
道玄心中暗感敬畏,明知此乃“道家尊主,众生之宗”,故对其心生仰慕。
而其右手边,乃一位身着凤袍霞衣之王母娘娘,凤袍璀璨。
衣袂飘逸,似朝霞初映,光艳照人,头戴金钗,象征着至高之权威与慈爱,光辉四射,横扫群星。
彷佛仙子临世,散发出无尽的祥瑞与灵韵,恰似道家所阐之“阴阳调和,德施万方”的至理。
道玄瞻仰于此,恍然如置身于“灵界无边,天人共存”的仙境,心中道念浮动,恍若与天地融为一体,万法皆明,意境高远。
遂俯首稽首,诚心敬道。
“贫道见过玉帝王母!”
其声清朗,似钟磬悠然,蕴含道家之谦卑与尊重,恰如“道德之行,礼所当先”。
玉皇大帝微微点头,目含慈祥,和颜悦色道。
“道友多礼了!请入座吧!”
其言辞蕴含天界之仁德,恍若晨曦普照,温暖人心。
其神态悠然,且透出“心如止水,万象皆明”的深远智慧,恰似道家所追求之“无为而治”。
道玄闻言,心中感激,随即领命。
道玄转目而观,见左手位首座者,乃号称“与世同君”的镇元子,气度非凡,楞严之心,守护三界,宛如大道之源,森严而正。
其旁第二席空置,似待高逸之士前来共论大道。
转至第三席,见一人安坐皁道服飘洒,轻灵而逸者,正是燃灯道人。
其形象宛若日月之辉,世间之灵,照彻万物,洞见诸法;其道行之高,自是龙虎之尊,逍遥于道教之境界。
第四席坐的是玄都大法师,神情凝重,气息悠长,似练道之人,深谙“无形无相,象外之象”的法理。
其座下灵气环绕,缥缈而灿烂,如那青烟袅袅,传递着道家智慧。
右手四席上,乃西方教之士,依次而坐。
药师手中药瓶,含笑而目,仿佛医治众生,于“阴阳调和,五行平衡”中求得大道真理。
俱那含面容俊逸,浸润灵气,似从容者握道之机。
迦叶则沉静如山,护法而兴。
弥勒笑面盈盈,恍如福德,圆融天地,带来无尽的喜乐。
道玄见此,遂朝左右稽首言。
“诸位道友所行各异,然皆循道而至,共致于此,实是‘众生同途,万法归一’之显。”
说罢,道玄走至道门座位,微微一礼,面向镇元子道。
“道友多年不见,风采依旧,气宇轩昂,似犹如往昔。”
其言辞真诚,蕴含敬佩,恰如道家所倡之“和气生财,共荣共存”。
镇元子则回礼以应,面露笑颜,缓声道。
“道友亦乃多年不见,然其容颜依旧,精神矍铄,仿佛道心常驻,炼气养性,依然如昔。”
其言温馨,心境洒然,似乎无惧岁月之流转,常守一颗“清静无为”的心,恍若上升至“道者常在,德者常存”的境界。
二人相视而笑,彼此之间似有一种无形的默契,如同道家所讲之“无言则默,言外之意”。
两位道者,虽隔岁月,却因道行之深,心念相通,宛如道流畅通,气息交融,真如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”的场景。
此时,四周幽静,万物仿若屏息。
唯有道光流转,灵气微升,似乎福泽遍洒,皆因彼此相识,心之所系,恍如共仰道家真义,乃“道法自然,天人合一”的至理焉。
同镇元子闲谈毕,道玄转目下首,望向燃灯道人,恭敬言道。
“燃灯道友,此间事了,贫道当与道友同回仙府,煮酒论道,不知道友是否欢迎?”
其言语温文尔雅,心中意诚,似欲共探真理,畅叙道理。
燃灯道人闻此,哈哈大笑,声如雷震,犹如风卷云舒,回应道。
“自当扫榻以待!”
言辞之中,满溢诚意与欢喜,似明月照彩,光辉耀眼。
二人言谈间,仿佛青松傲立于风雪之中,澄澈的道心交相辉映,宛若桃花源中,云雾缥缈,彼此皆觉心神畅然,气韵和合。
燃灯道人于言语间,显其高风亮节,显见“道之大美,言之无声”的境界。
周遭之气息因而变得悠然,灵光四溢,似灵脉贯通,融洽无间。
道玄心中欢喜,暗想。
“共饮此酒,畅叙道理,亦是修行求道之乐趣,然则道友之情,恰如白云苍狗,久矣相知,未曾隔离。”
此时,仙府之路似愈加明晰,岂不谓“缘聚因缘,心动法运”之至理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