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梁震,原名霭,邛州依政人,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谋臣。黄巢起义军入长安、唐僖宗逃蜀时,向随从僖宗的郎中刘象献上自己所作的诗,刘象称赞他“才思敏妙,定成大器”,并建议他改名为震。不久,果然进士登第,因而流寓京师,归蜀路过江陵时,荆南节度使、武信王高季兴赏识其才能,挽留不遣,欲奏为判官,梁震不愿做强藩的属吏,仅以白衣为其参谋,很受武信王信任。高从诲继位后,梁震不愿再参与政事,请求退居监利,筑室于土洲上,披鹤氅,逍遥若仙,自号“荆台隐士”,卒年不详,在隐居中终其天年。
梁震,少年时便勤修举业,曾在唐僖宗入蜀期间以所作诗词谒见郎中刘象,被刘象赞为“才思清秀”,考中进士,遂流寓于京师。
梁震,在后梁建立后,仍以唐臣自居,不愿臣事于后梁,于是南归蜀地,却在行经江陵时,被时任荆南节度使的高季兴所扣留。高季兴很欣赏梁震的才华,欲任命其为幕府的节度判官,梁震耻于入幕藩镇,想要拒绝又担心惹来杀身之祸,于是对高季兴道:“我素来不慕荣华,愿以白衣的身份为您出谋划策。”从此便留在高季兴门下为宾客,高季兴对梁震非常敬重,将其视为谋主,平时均以“先辈”相称。
郢王朱友珪弑杀父亲朱温,篡位称帝,却被梁末帝朱友贞兵变杀死。后梁连经变故,国势日衰,高季兴此时麾下已有梁震、司空薰、倪可福等一众文武,势力日益壮大,于是有了割据荆南之意。梁震虽一直效力于高季兴,但拒绝接受其任命的官职,始终自称前进士。
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,并攻灭了后梁,高季兴乃向后唐称臣,并在司空薰等人的劝说下,决定入觐新主。但梁震极力反对,担心高季兴此去将为后唐所扣留,他对高季兴道:“唐有并吞天下之志,我们严兵守险,尚恐不能自保,又岂能数千里入觐。您是梁朝旧将,若仍被唐国视为仇敌,此去必然为其所虏。”高季兴不听,亲自到洛阳朝觐。
李存勖果有扣留高季兴之意,后虽允其归藩,又密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在中途截留,高季兴见“梁先辈之言中矣”,只得率数百部曲斩关而出,他回到江陵后,握着梁震的手,连称:“不用君言,几乎落入虎口。”高季兴被后唐封为南平王,后世由此又称荆南高氏政权为南平国。
当时,高季兴笑对梁震道:“唐主这是担心我和蜀国连衡,特意笼络我啊。”后唐攻灭了前蜀,消息传至荆南时,高季兴正在吃饭,惊慌得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,他因此前朝唐时有劝唐伐蜀之言,不由大为后悔,叹道:“这是老夫的过错啊,倒持太阿,授人以柄,如何是好?”梁震却称:“大王无需担忧,唐主灭蜀后必会更加骄纵,安知此事不会转祸为福。”
李存勖果然在灭蜀之战后走向了穷途末路,国内叛乱频发,本人也死于兵变,高季兴由此对梁震“益加亲信”。此后,高季兴愈发跋扈,截留朝廷财货,索要夔、峡等州为属郡,多有不臣之状。唐明宗李嗣源出兵讨伐荆南,高季兴见唐军兵少,欲开城迎战,梁震谏道:“朝廷主掌礼乐征伐,兵马虽少,其势却大。四方藩镇皆有吞并我荆南之意,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。大王此战若胜,朝廷必然征兵于各镇,到时各镇定会趁机兴兵,荆南危矣。”高季兴于是在梁震的建议下,向唐军主帅致书请和,并以牛酒犒师,同时向后唐朝廷上表请罪,唐军不久果然班师。
高季兴病逝,其子高从诲继立为荆南节度使,高从诲将政事都委任给梁震,对梁震“以兄礼事之”,而梁震则称高从诲为郎君,宾主关系极其亲密。
一次,高从诲对梁震曰:“吾自念平生奉养已过,今欲捐一切玩好,以经史自娱,省刑薄赋,境内以安是吾愿也。”梁震见高从诲已能克尽厥职,遂起了功成身退之意,称:“先王待我如布衣之交,将您托付于我,所幸大王能不堕先业。我今年老,不能再侍奉大王了。”从此退隐于监利县西三十里处的土洲之上,由高从诲为其筑室。[
梁震隐退后,每日身披鹤氅,逍遥若仙,自号‘荆台隐士’,有时也会前往王府,每次都是骑着黄牛直入正厅,以此为常。高从诲也经常去探望梁震,和他斗酒相劳,欢叙平生,四时都有非常丰厚的赏赐,梁震最终卒年不详,但得以终其天年。
梁震,以白衣身份客居荆南幕府,历事高季兴、高从诲两代节度使,为荆南高氏割据政权的形成乃至南平国政权的建立、发展立下了功勋。
梁震,原名霭,邛州依政人,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谋臣。黄巢起义军入长安、唐僖宗逃蜀时,向随从僖宗的郎中刘象献上自己所作的诗,刘象称赞他“才思敏妙,定成大器”,并建议他改名为震。不久,果然进士登第,因而流寓京师,归蜀路过江陵时,荆南节度使、武信王高季兴赏识其才能,挽留不遣,欲奏为判官,梁震不愿做强藩的属吏,仅以白衣为其参谋,很受武信王信任。高从诲继位后,梁震不愿再参与政事,请求退居监利,筑室于土洲上,披鹤氅,逍遥若仙,自号“荆台隐士”,卒年不详,在隐居中终其天年。
梁震,少年时便勤修举业,曾在唐僖宗入蜀期间以所作诗词谒见郎中刘象,被刘象赞为“才思清秀”,考中进士,遂流寓于京师。
梁震,在后梁建立后,仍以唐臣自居,不愿臣事于后梁,于是南归蜀地,却在行经江陵时,被时任荆南节度使的高季兴所扣留。高季兴很欣赏梁震的才华,欲任命其为幕府的节度判官,梁震耻于入幕藩镇,想要拒绝又担心惹来杀身之祸,于是对高季兴道:“我素来不慕荣华,愿以白衣的身份为您出谋划策。”从此便留在高季兴门下为宾客,高季兴对梁震非常敬重,将其视为谋主,平时均以“先辈”相称。
郢王朱友珪弑杀父亲朱温,篡位称帝,却被梁末帝朱友贞兵变杀死。后梁连经变故,国势日衰,高季兴此时麾下已有梁震、司空薰、倪可福等一众文武,势力日益壮大,于是有了割据荆南之意。梁震虽一直效力于高季兴,但拒绝接受其任命的官职,始终自称前进士。
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,并攻灭了后梁,高季兴乃向后唐称臣,并在司空薰等人的劝说下,决定入觐新主。但梁震极力反对,担心高季兴此去将为后唐所扣留,他对高季兴道:“唐有并吞天下之志,我们严兵守险,尚恐不能自保,又岂能数千里入觐。您是梁朝旧将,若仍被唐国视为仇敌,此去必然为其所虏。”高季兴不听,亲自到洛阳朝觐。
李存勖果有扣留高季兴之意,后虽允其归藩,又密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在中途截留,高季兴见“梁先辈之言中矣”,只得率数百部曲斩关而出,他回到江陵后,握着梁震的手,连称:“不用君言,几乎落入虎口。”高季兴被后唐封为南平王,后世由此又称荆南高氏政权为南平国。
当时,高季兴笑对梁震道:“唐主这是担心我和蜀国连衡,特意笼络我啊。”后唐攻灭了前蜀,消息传至荆南时,高季兴正在吃饭,惊慌得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,他因此前朝唐时有劝唐伐蜀之言,不由大为后悔,叹道:“这是老夫的过错啊,倒持太阿,授人以柄,如何是好?”梁震却称:“大王无需担忧,唐主灭蜀后必会更加骄纵,安知此事不会转祸为福。”
李存勖果然在灭蜀之战后走向了穷途末路,国内叛乱频发,本人也死于兵变,高季兴由此对梁震“益加亲信”。此后,高季兴愈发跋扈,截留朝廷财货,索要夔、峡等州为属郡,多有不臣之状。唐明宗李嗣源出兵讨伐荆南,高季兴见唐军兵少,欲开城迎战,梁震谏道:“朝廷主掌礼乐征伐,兵马虽少,其势却大。四方藩镇皆有吞并我荆南之意,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。大王此战若胜,朝廷必然征兵于各镇,到时各镇定会趁机兴兵,荆南危矣。”高季兴于是在梁震的建议下,向唐军主帅致书请和,并以牛酒犒师,同时向后唐朝廷上表请罪,唐军不久果然班师。
高季兴病逝,其子高从诲继立为荆南节度使,高从诲将政事都委任给梁震,对梁震“以兄礼事之”,而梁震则称高从诲为郎君,宾主关系极其亲密。
一次,高从诲对梁震曰:“吾自念平生奉养已过,今欲捐一切玩好,以经史自娱,省刑薄赋,境内以安是吾愿也。”梁震见高从诲已能克尽厥职,遂起了功成身退之意,称:“先王待我如布衣之交,将您托付于我,所幸大王能不堕先业。我今年老,不能再侍奉大王了。”从此退隐于监利县西三十里处的土洲之上,由高从诲为其筑室。[
梁震隐退后,每日身披鹤氅,逍遥若仙,自号‘荆台隐士’,有时也会前往王府,每次都是骑着黄牛直入正厅,以此为常。高从诲也经常去探望梁震,和他斗酒相劳,欢叙平生,四时都有非常丰厚的赏赐,梁震最终卒年不详,但得以终其天年。
梁震,以白衣身份客居荆南幕府,历事高季兴、高从诲两代节度使,为荆南高氏割据政权的形成乃至南平国政权的建立、发展立下了功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