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阴弘智,字少奕,武威姑臧人,唐朝外戚大臣,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少子,唐太宗阴德妃胞弟。姐姐阴氏有宠于秦王李世民,授秦王府洗马,唐太宗即位后,拜检校吏部侍郎、御史中丞,出任齐州长史,辅佐外甥李佑,唆使李佑谋反于齐州,坐罪处死。
陆德明,名元朗,字德明,苏州吴县人,唐朝大儒、经学家,训诂学家,“秦王府十八学士”之一。勤奋好学,受业于周弘正,善言玄理。南陈时期,教导太子陈叔宝。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,迁国子助教,陈朝灭亡后,归于故里。隋炀帝嗣位,授秘书学士、国子助教。大唐建立后,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、太子中允,教授中山王李承乾,候补太常博士。贞观初年,迁国子博士,受封吴县男。代表作《周易注》《周易兼义》《易释文》。
魏叔玉,字汝玺,唐初名相魏徵嫡长子,曾与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定下婚约,不久婚事取消,之后娶房氏女为妻,袭封郑国公,官至光禄少卿。
陆柬之,吴郡吴县人,唐朝大臣、着名书法家,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,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,草圣张旭外祖父。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,少时跟随舅舅虞世南修习文论,早年出仕隋朝,官至朝散大夫。入唐后,官至太子司议郎、崇文馆侍书学士,以书专家闻名于世,曾为唐太宗李世民称赞。病卒于京师长安,终年五十四岁。书法早年学习虞世南,又学欧阳询,晚学“二王”,落笔浑成,耻为飘扬绮靡之风,”故有“晚擅出蓝之誉”,在初唐与欧、褚齐名。传世书迹以《五言兰亭诗》刻帖、《书陆机文赋》墨迹为最好。
李幼良,赢姓李氏,唐朝宗室,长乐王,唐高祖李渊的六叔李祎的儿子,性情暴急。有人盗他的马,辄将盗马者杀死,唐高祖大怒:“盗马是有罪,王能有专杀之权吗?”诏礼部尚书李纲召宗室在朝堂杖责李幼良百下,乃释。李幼良为凉州都督,以流氓为左右,百姓受苦,率军击败来犯的突厥。唐太宗继位,有人告李幼良暗中养士,交结境外,诏中书令宇文士及去替代,并按状。左右大惊欲劫李幼良由间道趋长安自白,不即,北奔突厥,唐太宗复遣侍御史孙伏伽鞫视,无异辞,遂赐死。
灌顶,字法云,常州义兴人,本姓吴,二十岁受具足戒,师事天台智顗、受天台教观。智顗所讲《妙法莲华经玄义》、《妙法莲华经文句》、《摩诃止观》等,都由他记录成书,所撰《大般涅盘经玄义》及《疏》,为天台宗名着。
贺兰楚石,唐朝初年人物,吏部尚书侯君集的女婿,官居东宫府千牛。李世民太子李承乾知道侯君集因为对征高昌后下狱之事有积怨,便让贺兰楚石带侯君集到东宫,向他询问自我保全的策略,侯君集以为太子愚昧,可以利用,於是就劝太子谋反。太子谋反事情败露,侯君集下狱,贺兰楚石至宫阙告发,唐太宗亲自审问侯君集,侯君集起初不认罪。唐太宗召见贺兰楚石详细陈述事情的原委,又拿出他与太子来往的书信给他看,侯君集只得服罪。
李元昌,陇西郡成纪县人,唐朝宗室大臣、书画家,唐高祖李渊第七子,母为孙嫔。唐太宗即位后,拜散骑常侍,治理西韩州、华州、梁州和陇州,改封汉王。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,坐罪赐死,以国公之礼,葬于长安县高阳原。
薛万述,字无为,河东汾阴人,隋唐时期将领,左武卫大将军薛回之孙,涿郡通守薛世雄之子。初仕隋朝,起家右亲卫,迁宣德郎,越王杨侗称制洛阳,拜卫尉少卿。秦王李世民攻陷洛阳后,归顺唐朝,效力于太子李建成部下,授太子斋帅,迁右武候大将军长史。迁左卫郎将、尚舍奉御、右卫郎将,以母丧去职,起任泗州刺史、彭王府长史,迁濮州刺史,政绩卓着,卒于任上,时年五十九岁,赠太中大夫。
薛万淑,敦煌人,后徙雍州咸阳,薛世雄之子,薛万均和薛万彻的哥哥,也以战功闻名。历任右领军将军、梁郡公、畅武道行军总管。东突厥灭亡后,营州都督薛万淑派契丹族首领贪没折游说东北各少数族,奚、霫、室韦等十几个部族先后归顺唐朝。
段纶,辽西郡令支县人,鲜卑族,隋唐时期大臣,兵部尚书段文振之子,唐高祖李渊女婿。隋朝时期,门荫入仕,起家左亲卫,迎娶高密公主,响应晋阳起兵后,授金紫光禄大夫,袭封龙冈县公。唐朝建立后,出任驸马都尉、益州都督,平定巴蜀和南宁州地区,迁熊州刺史,册封纪国公。唐太宗即位后,历任右光禄大夫、秘书监、宗正卿、工部尚书。
段俨,字孝爽,北海郡期原县人,唐朝官员,段部鲜卑首领段匹磾的十代孙,纪国公段纶之子。出身武威段氏,门荫入仕,累迁翊府中郎将、纪国公,迎娶巢刺王李元吉之女文安县主,不知所终。
杜荷,唐初名臣杜如晦之子,娶唐太宗第十六女城阳公主,为驸马都尉,官至尚乘奉御,封襄阳郡公。与李元昌、赵节、李安俨建议太子李承乾兵变,杜荷对太子说:天文有变,当速发以应之,殿下但称暴疾危笃,主上必亲临视,因是可以得志。纥干承基告发太子谋反,杜荷、侯君集、李安俨等人因谋反罪被斩首,公主改嫁薛瓘。
杜构,京兆杜陵人,唐朝时期大臣,贤相杜如晦长子,起家尚舍奉御,袭封莱国公。前往山东海域剿匪时,支持渔民钓针梁鱼致富,官至慈州刺史。杜如晦病重,唐太宗亲往探视,升杜构为尚舍奉御,其弟杜荷为尚乘奉御。其弟驸马杜荷建议废太子李承乾兵变,失败被杀,受到杜荷的谋反牵连,罢官夺爵,流放岭南,死于边野。
陆士季,苏州吴县人,在隋朝做官任越王杨侗记室兼侍读。杨侗继位后,升任着作郎,贞观初年,官至太学博士兼弘文馆学士。
薛元敬,字子诚,一说本名庄,字元敬,蒲州汾阴人,薛收的侄子,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。长於文学,与薛收及薛收族兄薛德音齐名,世称河东三凤,其中薛收为长雏、薛德音为鹜鷟,薛元敬为鵷雏。秦王李世民召为天策府参军兼值记室,杜如晦称之为“小记室”,。李世民为皇太子,任太子舍人,掌军府书檄和朝廷诰令,深得唐太宗之赏识。
刘树义,刘文静之子,唐太宗追复刘文静官爵,以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,许尚公主。后与其兄树艺怨其父被戮,又谋反,伏诛。
李安远,夏州朔方人,唐朝初年将领。父亲叫李彻,隋朝上柱国、云州刺史,继承封爵城阳公,初授任右翊卫统军、正平县公。后随军打败了屈突通,升任上柱国、右武卫大将军。多次跟随秦王李世民出征讨伐,多次晋封后为广德郡公,历任潞州都督、怀州刺史,都因干练得力显名。
李道明,陇西成纪人,唐朝宗室大臣,河南王李贽之子。初封武都郡公,袭封淮阳王,迁左骁卫将军,送弘化公主出降,坐罪削爵,出任郓州刺史,卒于任上。
李道兴,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弟,东平王李韶次子。武德初,册封广宁郡王;贞观初年,以宗室属疏,降封县公,出任交州都督。南方瘴厉,恐不得寿,内心颇忽忧怅,卒於官舍。
长孙安业,字安业,河南洛阳人,鲜卑族,隋朝名将长孙晟第三子,长孙皇后异母兄。嗜酒如命,不务正业,唐朝建立后,授右监门率,迁右监门将军。跟随义安王李孝常谋反,免死流配巂州,不知所终。
盖文达,字艺成,冀州信都人,唐代大儒,“贞观十八学士”之一。师从刘焯,博涉群书,尤明《春秋三传》。贞观初,召为文学馆直学士,历任谏议大夫、崇贤馆学士,与族弟盖文懿皆名儒,人称“二盖”。
盖文懿,唐代衡水县人,与盖文达同宗。搏通诗书,任国子助教。高祖李渊在秘书省设学馆,以教授王公子弟,命其为博士,在秘书省讲授《毛诗》,深得公卿赞许。贞观年间,以国子博士卒。
颜相时,字睿,琅琊临沂,儒家学者,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,名臣颜师古之弟,大儒颜之推之孙,颜思鲁之子。历任谏议大夫,官至礼部侍郎。
裴虔通,河东闻喜人,隋朝时期叛臣。早年跟随晋王杨广,迁左监门府校尉,隋炀帝即位,授宣惠尉、监门直阁,跟随隋炀帝征战四方,建立功勋,加授通议大夫。勾结宇文化及和司马德戡同谋作乱,弑杀隋炀帝和皇族大臣,后来归顺唐朝,授辰州刺史、长蛇县开国男。追究谋逆之罪,流放除名,死于岭南。
郑善果,郑州荥泽人,西魏少司空、岐州刺史郑孝穆之孙,北周大将军、开封县公郑诚之子,母清河崔氏。历任隋沂州刺史、鲁郡太守,郑善果母崔氏性贤明,常于阁内听其理事,当理则悦,不当则责愧之,故善果励己为清吏。归唐迁检校大理卿兼民部尚书,正身奉法,甚有善绩,历任礼部、刑部尚书。
屈突寿,长安人,唐初名将屈突通长子。屈突通病逝,唐太宗以屈突通长子屈突寿,袭蒋国公之爵位。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洛阳时,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,故封少子、屈突寿之弟屈突诠为果毅都尉。
屈突诠,长安人,唐初名将屈突通少子。屈突通病逝,唐太宗巡幸洛阳时,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,于是拜屈突诠为果毅都尉,并赐予粮食布帛表示抚恤,屈突诠后官至瀛州刺史。
屈突盖,唐代雍州长安人,为屈突通之弟。曾任长安令,以方正严肃闻名,正直严厉,不畏权贵,不徇私情,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,当时人说:“宁食三斗艾,不见屈突盖,宁食三斗葱,不逢屈突通。”
李崇义,袭河间郡王,后降爵为谯国公,历任蒲、同二州刺史,益州大都督长史,甚有威名。
李崇真,李孝恭三子,官至岐州刺史。
杨豫之,弘农华阴人,唐朝外戚大臣,唐高祖李渊外孙,中书令杨师道之子,母为长广公主。出身弘农杨氏,凭借门荫入仕,迎娶巢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。在母丧期间,有染于姨母永嘉公主,坐罪赐死。
宁长真,或称宁长贞,广南西道钦州人,宁猛力之子,俚僚帅酋。祖籍冀州临为春秋着名的甯戚的后代,宁长真祖父甯逵出任定州刺史,总督九州诸军事,迁任安州刺史,成为甯氏钦州豪族始祖,其后裔世代为岭南豪酋。宁氏家族雄踞一方,与中原王朝时即时离,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,屡次出兵征讨,但也无济于事,为了长治久安,不得不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,调整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,从汉代到唐朝,均推行羁縻政策,宁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袭钦州刺史。
韦挺,雍州万年人,隋民部尚书韦冲之子,宰相韦待价父。小时与隐太子李建成关系不错,高祖平定京师,署为陇西公府李建成祭酒,迁太子左卫骠骑、检校太子左卫率。因杨文干之事,与杜淹、王珪于流放巂州,玄武门之变后,唐太宗进入东宫,征为吏部主爵郎中。贞观初年,得到王珪几次举荐,历任尚书左丞、吏部侍郎、黄门侍郎,拜御史大夫,封扶阳县男,颇得唐太宗的赏识和重用,经常与房玄龄、王珪、魏征、戴胄等一起当顾问,参知政事,其女嫁给齐王李佑为妃。不久,改授银青光禄大夫,行黄门侍郎,兼魏王府事,魏王李泰受宠,皇太子承乾过失较多,太宗稍有废立的想法。中书侍郎杜正伦,以漏泄宫中禁语被贬,韦挺参预了李泰的一些事,太宗对他说:朕已贬了杜正伦,不忍心将爱卿置于法律下,迁为太常卿。辽东之役,征粮不力,贬象州刺史,卒年五十八。
郑元璹,字德芳,郑州荥阳人,隋唐时期大臣,岐州刺史郑译之子。凭借父功,拜仪同大将军、沛国公,累转右武候大将军、莘国公,迁文城郡守。归顺唐国公李渊,授太常卿,打败朱粲进攻,多次出使突厥,拜鸿胪卿。贞观年间,拜左武候大将军、宜州刺史、沛国公,追赠幽州都督,谥号为简。
苏勖,字慎行,武功人,隋朝宰相苏威之孙,“十八学士”之一,娶唐高祖之女南昌公主。撰成《括地志》550卷,又序略5卷,为唐代着名地理着作,李泰表上之,太宗赐李泰物万段,苏勖、萧德言等成加给赐物。
麴文泰,金城郡金城县,唐朝时期高昌国主麴伯雅之子,汉代尚书令鞠谭后代。嗣位高昌国王,入朝觐见,归顺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,阻绝西域商道,支持玄奘西行取经。受到唐将侯君集攻击,惊惧无计,病发而死。
杜才干,京兆杜陵人,隋唐时期将领。早年参加瓦岗起义,李密败后归于王世充,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归附唐朝,封上柱国、闻喜县公,出任检校滑州总管、宗贝二州刺史,封为平舆郡公,卷入义安王李孝常谋反,坐罪处死。
窦诞,字光大,扶风平陵人,唐朝外戚大臣,纳言窦抗第三子,唐高祖李渊女婿。仁寿年间,释褐朝请郎、长沙县令,征为大丞相李渊府祭酒,册封安丰郡公,迎娶襄阳公主为妻。随秦王李世民讨伐薛举,任元帅府司马,累迁太常卿、梁州都督。李渊复置十二军,窦诞任参旗将军,驻扎在万年道。唐太宗即位,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、宗正卿,册封莘国公,以光禄大夫致仕。
窦静,字元休,河南洛阳人,唐朝外戚大臣,陈国公窦抗的儿子。早年参加晋阳起兵,唐朝建立后,出任并州李元吉长史,推行屯田事务,颇有贡献,授检校并州总管。唐太宗即位,历任司农卿,册封信都县男,出任夏州都督,防备突厥。朝廷击败东突厥颉利可汗后,反对胡人南迁,出任宁朔大使,镇守北方边境,累迁民部尚书。
王敬直,字敬直,太原郡祁县人,唐朝时期大臣,侍中王珪幼子。迎娶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,授驸马都尉,册封南城县男。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,坐罪流放岭南,与南平公主离婚,不知所终。
李孝常,字孝常,陇西成纪人,唐朝宗室大臣,隋朝大将李圆通儿子,唐高祖李渊族弟。隋朝末年,授华阴县令,唐国公李渊攻打长安时,献出永丰仓军粮,率众归降,授光禄大夫,封上柱国、义安郡王,出任利州都督。联合右武卫将军刘德裕、统军元弘善、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、滑州都督杜才干等人,密谋反叛,事发处死。
苏世长,本名苏远,字世长,京兆武功人,北周到唐朝时期大臣,北周宕州刺史苏振之子。早年聪颖,得到北周武帝召见,袭封建威侯。隋朝建立后,授长安令,迁都水少监。唐朝开国后,历任陕州长史、行台左仆射、天策府军谘祭酒,名列立于秦王府“十八学士”之一,机辩博学,敢于直言进谏,劝说唐高祖李渊厉行节俭,拜谏议大夫。贞观初年,奉命出使突厥,不辱使命,出任泗巴二州刺史,赴任途中,乘舟落水而亡,追赠雍州刺史。
卢祖尚,字季良,光州乐安人。父亲卢禧,宇文化及叛乱,卢祖尚占据本州自称刺史。越王杨侗继位,派使者献地归顺,因此任用他为本州总管,封沈国公。王世充越分即帝位后,率本州归顺唐高祖李渊,授任刺史,封弋阳郡公。跟随赵郡王李孝恭讨伐辅公祏,任前军总管,历任蒋州刺史、寿州都督、瀛州刺史,因违抗唐太宗李世民的命令被斩于朝堂,时年三十多岁。
蔡允恭,字克让,济阳考城人,隋末唐初大臣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西梁太常卿蔡大业之子,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。姿容俊美,颇有风采,善于缀文。西梁时期,起家着作佐郎,投靠陈国,授库部郎中,交好书法家虞世南,成为隋炀帝侍从官,授起居舍人。隋朝灭亡后,先后跟随许帝宇文化及、夏王窦建德,进入唐朝,出任天策府参军、文学馆学士。贞观初年,出任太子洗马,教导太子李承乾,卒于任上,着有《后梁春秋》。
沈婺华,吴兴郡武康县人,仪同三司、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,陈后主陈叔宝的皇后。嫁给当时还是皇太子的陈叔宝,成为太子妃,陈叔宝即位,立沈婺华为皇后。隋朝攻灭陈朝,沈婺华和陈叔宝一起到长安,隋朝灭亡后,沈婺华从广陵回到故乡,后在毗陵天净寺出家为尼,法号观音,贞观初年去世。
周绍范,字孝范,汝南安城,唐朝时期将领,隋朝武卫大将军周法尚之子。起家齐王杨暕典签,出任交趾郡司仓书佐。武德五年,授秦王李世民府右库直、车骑将军。参与玄武门之变,授太子右内率、千牛将军,封宜春县公。贞观元年,授右屯卫将军,出使突厥,迁左卫将军,袭爵谯郡公。检校殿中监事,与左仆射房玄龄同掌中枢,迁左屯卫大将军,去世,追赠工部尚书,谥号为敬。
史万宝,字万宝,原州高平人,粟特族,唐朝初期将领,隋朝大将军史万岁之弟。出身西域史国,联合李神通在鄠县起兵,会同平阳公主,共同迎接李渊进入长安。参加唐朝统一战争,参与平定李密、徐圆朗、王世充、刘黑闼叛乱,迁民部尚书、检校洛州都督,位列佐命功臣第二等,封原国公。贞观年间,卒于家中,追赠原州刺史,谥号为肃。
李道玄,字道玄,陇西狄道人,唐朝宗室,大臣,西魏、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,隋朝夏州总管李绘之孙,追封河南王李贽之子,唐高祖李渊的堂侄。谨厚好武,举止文雅,唐朝建立后,授柱国、右千牛卫大将军、封淮阳王。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四海,迁洛州刺史,出任河北道行军总管,负责讨伐刘黑闼叛乱,因与部将不和,战败被杀,时年仅十九岁,唐高祖下诏追封左骁卫大将军,谥号为壮。
马三宝,忻州新兴县人,唐朝初年将领。秉性机敏狡黠,初为柴绍家僮,跟随平阳公主起事。唐国公李渊渡过黄河,授任左光禄大夫,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长安,授太子监门率,参与平定薛仁杲和攻打吐谷浑。贞观初年,授任左骁卫大将军,册封新兴县公,去世,谥号为忠。
李德良,字德良,陇西成纪人,唐朝宗室大臣,唐太祖李虎之孙,郇王李祎之子。武德初年,授新兴郡王,历任诸州刺史,去世,获赠凉州都督。
李瑰,唐朝宗室,将领,祖籍陇西成纪。西魏、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,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,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,唐高祖李渊的堂侄。李渊起兵反隋,攻克隋朝都城长安后,任命李瑰为左光禄大夫。李渊登基称帝,封李瑰为汉阳郡公。后出使突厥被扣留,颉利可汗知道他不能屈服,便将他遣送回唐朝,回朝之后改任荆州都督。李渊禅让给太子李世民,李瑰依例降封汉阳郡公,任宜州刺史,最终卒于任上。
李元亨,陇西郡成纪县人,唐朝宗室大臣,唐高祖李渊第八子,母为尹德妃,封为酆王。唐太宗即位后,迁金州刺史,逝世,谥号为悼,年仅十四岁,无后。
李元方,唐高祖李渊第九子,母张氏,封为周王,年十岁,无子,国除。
李玄道,字元易,陇西郡狄道县人,唐朝大臣,“秦王府十八学士”之一,后魏着作佐郎李瑾的孙子,隋朝都水使者李行之的儿子。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,隋朝时担任齐王杨暕府属官,投靠魏公李密,授记室参军,兵败为王世充所执,授着作佐郎,平定洛阳后,选为李世民府主簿。贞观初年,累迁给事中,受封姑臧县男,出任幽州长史,受累于王君廓谋反,坐罪免职。起为常州刺史,甚有惠政,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,病逝于在郑州家中,时年六十九岁,着有《李玄道集》。
李孝常,字孝常,陇西成纪人,唐朝宗室大臣,隋朝大将李圆通儿子,唐高祖李渊族弟。隋朝末年,授华阴县令,李渊攻打长安时,献出永丰仓军粮,率众归降,授光禄大夫,封上柱国、义安郡王,出任利州都督。联合右武卫将军刘德裕、统军元弘善、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、滑州都督杜才干等人,密谋反叛,事发处死。
义成公主,隋宗室女,和亲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安义公主卒,为发展与突厥和好关系,隋文帝以宗室女嫁于启民可汗。有隋一代,突厥首领连娶两位公主者,唯启民可汗一人。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,先后嫁给启民可汗、始毕可汗、处罗可汗、颉利可汗。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,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军包围,隋炀帝派人向颉利之妻义成公主求救,公主遣使告知始毕“北边有急”,始毕撤围而去。义成公主后被唐将李靖所杀。
翟长孙,唐初名将,早年跟随薛举在金城建立西秦,任内史令,唐军在高墌大败薛仁杲后,戍守西秦都城的翟长孙果断率部归降李唐,结束了陇地的割据局面。
阴弘智,字少奕,武威姑臧人,唐朝外戚大臣,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少子,唐太宗阴德妃胞弟。姐姐阴氏有宠于秦王李世民,授秦王府洗马,唐太宗即位后,拜检校吏部侍郎、御史中丞,出任齐州长史,辅佐外甥李佑,唆使李佑谋反于齐州,坐罪处死。
陆德明,名元朗,字德明,苏州吴县人,唐朝大儒、经学家,训诂学家,“秦王府十八学士”之一。勤奋好学,受业于周弘正,善言玄理。南陈时期,教导太子陈叔宝。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,迁国子助教,陈朝灭亡后,归于故里。隋炀帝嗣位,授秘书学士、国子助教。大唐建立后,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、太子中允,教授中山王李承乾,候补太常博士。贞观初年,迁国子博士,受封吴县男。代表作《周易注》《周易兼义》《易释文》。
魏叔玉,字汝玺,唐初名相魏徵嫡长子,曾与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定下婚约,不久婚事取消,之后娶房氏女为妻,袭封郑国公,官至光禄少卿。
陆柬之,吴郡吴县人,唐朝大臣、着名书法家,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,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,草圣张旭外祖父。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,少时跟随舅舅虞世南修习文论,早年出仕隋朝,官至朝散大夫。入唐后,官至太子司议郎、崇文馆侍书学士,以书专家闻名于世,曾为唐太宗李世民称赞。病卒于京师长安,终年五十四岁。书法早年学习虞世南,又学欧阳询,晚学“二王”,落笔浑成,耻为飘扬绮靡之风,”故有“晚擅出蓝之誉”,在初唐与欧、褚齐名。传世书迹以《五言兰亭诗》刻帖、《书陆机文赋》墨迹为最好。
李幼良,赢姓李氏,唐朝宗室,长乐王,唐高祖李渊的六叔李祎的儿子,性情暴急。有人盗他的马,辄将盗马者杀死,唐高祖大怒:“盗马是有罪,王能有专杀之权吗?”诏礼部尚书李纲召宗室在朝堂杖责李幼良百下,乃释。李幼良为凉州都督,以流氓为左右,百姓受苦,率军击败来犯的突厥。唐太宗继位,有人告李幼良暗中养士,交结境外,诏中书令宇文士及去替代,并按状。左右大惊欲劫李幼良由间道趋长安自白,不即,北奔突厥,唐太宗复遣侍御史孙伏伽鞫视,无异辞,遂赐死。
灌顶,字法云,常州义兴人,本姓吴,二十岁受具足戒,师事天台智顗、受天台教观。智顗所讲《妙法莲华经玄义》、《妙法莲华经文句》、《摩诃止观》等,都由他记录成书,所撰《大般涅盘经玄义》及《疏》,为天台宗名着。
贺兰楚石,唐朝初年人物,吏部尚书侯君集的女婿,官居东宫府千牛。李世民太子李承乾知道侯君集因为对征高昌后下狱之事有积怨,便让贺兰楚石带侯君集到东宫,向他询问自我保全的策略,侯君集以为太子愚昧,可以利用,於是就劝太子谋反。太子谋反事情败露,侯君集下狱,贺兰楚石至宫阙告发,唐太宗亲自审问侯君集,侯君集起初不认罪。唐太宗召见贺兰楚石详细陈述事情的原委,又拿出他与太子来往的书信给他看,侯君集只得服罪。
李元昌,陇西郡成纪县人,唐朝宗室大臣、书画家,唐高祖李渊第七子,母为孙嫔。唐太宗即位后,拜散骑常侍,治理西韩州、华州、梁州和陇州,改封汉王。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,坐罪赐死,以国公之礼,葬于长安县高阳原。
薛万述,字无为,河东汾阴人,隋唐时期将领,左武卫大将军薛回之孙,涿郡通守薛世雄之子。初仕隋朝,起家右亲卫,迁宣德郎,越王杨侗称制洛阳,拜卫尉少卿。秦王李世民攻陷洛阳后,归顺唐朝,效力于太子李建成部下,授太子斋帅,迁右武候大将军长史。迁左卫郎将、尚舍奉御、右卫郎将,以母丧去职,起任泗州刺史、彭王府长史,迁濮州刺史,政绩卓着,卒于任上,时年五十九岁,赠太中大夫。
薛万淑,敦煌人,后徙雍州咸阳,薛世雄之子,薛万均和薛万彻的哥哥,也以战功闻名。历任右领军将军、梁郡公、畅武道行军总管。东突厥灭亡后,营州都督薛万淑派契丹族首领贪没折游说东北各少数族,奚、霫、室韦等十几个部族先后归顺唐朝。
段纶,辽西郡令支县人,鲜卑族,隋唐时期大臣,兵部尚书段文振之子,唐高祖李渊女婿。隋朝时期,门荫入仕,起家左亲卫,迎娶高密公主,响应晋阳起兵后,授金紫光禄大夫,袭封龙冈县公。唐朝建立后,出任驸马都尉、益州都督,平定巴蜀和南宁州地区,迁熊州刺史,册封纪国公。唐太宗即位后,历任右光禄大夫、秘书监、宗正卿、工部尚书。
段俨,字孝爽,北海郡期原县人,唐朝官员,段部鲜卑首领段匹磾的十代孙,纪国公段纶之子。出身武威段氏,门荫入仕,累迁翊府中郎将、纪国公,迎娶巢刺王李元吉之女文安县主,不知所终。
杜荷,唐初名臣杜如晦之子,娶唐太宗第十六女城阳公主,为驸马都尉,官至尚乘奉御,封襄阳郡公。与李元昌、赵节、李安俨建议太子李承乾兵变,杜荷对太子说:天文有变,当速发以应之,殿下但称暴疾危笃,主上必亲临视,因是可以得志。纥干承基告发太子谋反,杜荷、侯君集、李安俨等人因谋反罪被斩首,公主改嫁薛瓘。
杜构,京兆杜陵人,唐朝时期大臣,贤相杜如晦长子,起家尚舍奉御,袭封莱国公。前往山东海域剿匪时,支持渔民钓针梁鱼致富,官至慈州刺史。杜如晦病重,唐太宗亲往探视,升杜构为尚舍奉御,其弟杜荷为尚乘奉御。其弟驸马杜荷建议废太子李承乾兵变,失败被杀,受到杜荷的谋反牵连,罢官夺爵,流放岭南,死于边野。
陆士季,苏州吴县人,在隋朝做官任越王杨侗记室兼侍读。杨侗继位后,升任着作郎,贞观初年,官至太学博士兼弘文馆学士。
薛元敬,字子诚,一说本名庄,字元敬,蒲州汾阴人,薛收的侄子,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。长於文学,与薛收及薛收族兄薛德音齐名,世称河东三凤,其中薛收为长雏、薛德音为鹜鷟,薛元敬为鵷雏。秦王李世民召为天策府参军兼值记室,杜如晦称之为“小记室”,。李世民为皇太子,任太子舍人,掌军府书檄和朝廷诰令,深得唐太宗之赏识。
刘树义,刘文静之子,唐太宗追复刘文静官爵,以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,许尚公主。后与其兄树艺怨其父被戮,又谋反,伏诛。
李安远,夏州朔方人,唐朝初年将领。父亲叫李彻,隋朝上柱国、云州刺史,继承封爵城阳公,初授任右翊卫统军、正平县公。后随军打败了屈突通,升任上柱国、右武卫大将军。多次跟随秦王李世民出征讨伐,多次晋封后为广德郡公,历任潞州都督、怀州刺史,都因干练得力显名。
李道明,陇西成纪人,唐朝宗室大臣,河南王李贽之子。初封武都郡公,袭封淮阳王,迁左骁卫将军,送弘化公主出降,坐罪削爵,出任郓州刺史,卒于任上。
李道兴,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弟,东平王李韶次子。武德初,册封广宁郡王;贞观初年,以宗室属疏,降封县公,出任交州都督。南方瘴厉,恐不得寿,内心颇忽忧怅,卒於官舍。
长孙安业,字安业,河南洛阳人,鲜卑族,隋朝名将长孙晟第三子,长孙皇后异母兄。嗜酒如命,不务正业,唐朝建立后,授右监门率,迁右监门将军。跟随义安王李孝常谋反,免死流配巂州,不知所终。
盖文达,字艺成,冀州信都人,唐代大儒,“贞观十八学士”之一。师从刘焯,博涉群书,尤明《春秋三传》。贞观初,召为文学馆直学士,历任谏议大夫、崇贤馆学士,与族弟盖文懿皆名儒,人称“二盖”。
盖文懿,唐代衡水县人,与盖文达同宗。搏通诗书,任国子助教。高祖李渊在秘书省设学馆,以教授王公子弟,命其为博士,在秘书省讲授《毛诗》,深得公卿赞许。贞观年间,以国子博士卒。
颜相时,字睿,琅琊临沂,儒家学者,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,名臣颜师古之弟,大儒颜之推之孙,颜思鲁之子。历任谏议大夫,官至礼部侍郎。
裴虔通,河东闻喜人,隋朝时期叛臣。早年跟随晋王杨广,迁左监门府校尉,隋炀帝即位,授宣惠尉、监门直阁,跟随隋炀帝征战四方,建立功勋,加授通议大夫。勾结宇文化及和司马德戡同谋作乱,弑杀隋炀帝和皇族大臣,后来归顺唐朝,授辰州刺史、长蛇县开国男。追究谋逆之罪,流放除名,死于岭南。
郑善果,郑州荥泽人,西魏少司空、岐州刺史郑孝穆之孙,北周大将军、开封县公郑诚之子,母清河崔氏。历任隋沂州刺史、鲁郡太守,郑善果母崔氏性贤明,常于阁内听其理事,当理则悦,不当则责愧之,故善果励己为清吏。归唐迁检校大理卿兼民部尚书,正身奉法,甚有善绩,历任礼部、刑部尚书。
屈突寿,长安人,唐初名将屈突通长子。屈突通病逝,唐太宗以屈突通长子屈突寿,袭蒋国公之爵位。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洛阳时,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,故封少子、屈突寿之弟屈突诠为果毅都尉。
屈突诠,长安人,唐初名将屈突通少子。屈突通病逝,唐太宗巡幸洛阳时,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,于是拜屈突诠为果毅都尉,并赐予粮食布帛表示抚恤,屈突诠后官至瀛州刺史。
屈突盖,唐代雍州长安人,为屈突通之弟。曾任长安令,以方正严肃闻名,正直严厉,不畏权贵,不徇私情,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,当时人说:“宁食三斗艾,不见屈突盖,宁食三斗葱,不逢屈突通。”
李崇义,袭河间郡王,后降爵为谯国公,历任蒲、同二州刺史,益州大都督长史,甚有威名。
李崇真,李孝恭三子,官至岐州刺史。
杨豫之,弘农华阴人,唐朝外戚大臣,唐高祖李渊外孙,中书令杨师道之子,母为长广公主。出身弘农杨氏,凭借门荫入仕,迎娶巢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。在母丧期间,有染于姨母永嘉公主,坐罪赐死。
宁长真,或称宁长贞,广南西道钦州人,宁猛力之子,俚僚帅酋。祖籍冀州临为春秋着名的甯戚的后代,宁长真祖父甯逵出任定州刺史,总督九州诸军事,迁任安州刺史,成为甯氏钦州豪族始祖,其后裔世代为岭南豪酋。宁氏家族雄踞一方,与中原王朝时即时离,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,屡次出兵征讨,但也无济于事,为了长治久安,不得不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,调整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,从汉代到唐朝,均推行羁縻政策,宁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袭钦州刺史。
韦挺,雍州万年人,隋民部尚书韦冲之子,宰相韦待价父。小时与隐太子李建成关系不错,高祖平定京师,署为陇西公府李建成祭酒,迁太子左卫骠骑、检校太子左卫率。因杨文干之事,与杜淹、王珪于流放巂州,玄武门之变后,唐太宗进入东宫,征为吏部主爵郎中。贞观初年,得到王珪几次举荐,历任尚书左丞、吏部侍郎、黄门侍郎,拜御史大夫,封扶阳县男,颇得唐太宗的赏识和重用,经常与房玄龄、王珪、魏征、戴胄等一起当顾问,参知政事,其女嫁给齐王李佑为妃。不久,改授银青光禄大夫,行黄门侍郎,兼魏王府事,魏王李泰受宠,皇太子承乾过失较多,太宗稍有废立的想法。中书侍郎杜正伦,以漏泄宫中禁语被贬,韦挺参预了李泰的一些事,太宗对他说:朕已贬了杜正伦,不忍心将爱卿置于法律下,迁为太常卿。辽东之役,征粮不力,贬象州刺史,卒年五十八。
郑元璹,字德芳,郑州荥阳人,隋唐时期大臣,岐州刺史郑译之子。凭借父功,拜仪同大将军、沛国公,累转右武候大将军、莘国公,迁文城郡守。归顺唐国公李渊,授太常卿,打败朱粲进攻,多次出使突厥,拜鸿胪卿。贞观年间,拜左武候大将军、宜州刺史、沛国公,追赠幽州都督,谥号为简。
苏勖,字慎行,武功人,隋朝宰相苏威之孙,“十八学士”之一,娶唐高祖之女南昌公主。撰成《括地志》550卷,又序略5卷,为唐代着名地理着作,李泰表上之,太宗赐李泰物万段,苏勖、萧德言等成加给赐物。
麴文泰,金城郡金城县,唐朝时期高昌国主麴伯雅之子,汉代尚书令鞠谭后代。嗣位高昌国王,入朝觐见,归顺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,阻绝西域商道,支持玄奘西行取经。受到唐将侯君集攻击,惊惧无计,病发而死。
杜才干,京兆杜陵人,隋唐时期将领。早年参加瓦岗起义,李密败后归于王世充,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归附唐朝,封上柱国、闻喜县公,出任检校滑州总管、宗贝二州刺史,封为平舆郡公,卷入义安王李孝常谋反,坐罪处死。
窦诞,字光大,扶风平陵人,唐朝外戚大臣,纳言窦抗第三子,唐高祖李渊女婿。仁寿年间,释褐朝请郎、长沙县令,征为大丞相李渊府祭酒,册封安丰郡公,迎娶襄阳公主为妻。随秦王李世民讨伐薛举,任元帅府司马,累迁太常卿、梁州都督。李渊复置十二军,窦诞任参旗将军,驻扎在万年道。唐太宗即位,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、宗正卿,册封莘国公,以光禄大夫致仕。
窦静,字元休,河南洛阳人,唐朝外戚大臣,陈国公窦抗的儿子。早年参加晋阳起兵,唐朝建立后,出任并州李元吉长史,推行屯田事务,颇有贡献,授检校并州总管。唐太宗即位,历任司农卿,册封信都县男,出任夏州都督,防备突厥。朝廷击败东突厥颉利可汗后,反对胡人南迁,出任宁朔大使,镇守北方边境,累迁民部尚书。
王敬直,字敬直,太原郡祁县人,唐朝时期大臣,侍中王珪幼子。迎娶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,授驸马都尉,册封南城县男。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,坐罪流放岭南,与南平公主离婚,不知所终。
李孝常,字孝常,陇西成纪人,唐朝宗室大臣,隋朝大将李圆通儿子,唐高祖李渊族弟。隋朝末年,授华阴县令,唐国公李渊攻打长安时,献出永丰仓军粮,率众归降,授光禄大夫,封上柱国、义安郡王,出任利州都督。联合右武卫将军刘德裕、统军元弘善、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、滑州都督杜才干等人,密谋反叛,事发处死。
苏世长,本名苏远,字世长,京兆武功人,北周到唐朝时期大臣,北周宕州刺史苏振之子。早年聪颖,得到北周武帝召见,袭封建威侯。隋朝建立后,授长安令,迁都水少监。唐朝开国后,历任陕州长史、行台左仆射、天策府军谘祭酒,名列立于秦王府“十八学士”之一,机辩博学,敢于直言进谏,劝说唐高祖李渊厉行节俭,拜谏议大夫。贞观初年,奉命出使突厥,不辱使命,出任泗巴二州刺史,赴任途中,乘舟落水而亡,追赠雍州刺史。
卢祖尚,字季良,光州乐安人。父亲卢禧,宇文化及叛乱,卢祖尚占据本州自称刺史。越王杨侗继位,派使者献地归顺,因此任用他为本州总管,封沈国公。王世充越分即帝位后,率本州归顺唐高祖李渊,授任刺史,封弋阳郡公。跟随赵郡王李孝恭讨伐辅公祏,任前军总管,历任蒋州刺史、寿州都督、瀛州刺史,因违抗唐太宗李世民的命令被斩于朝堂,时年三十多岁。
蔡允恭,字克让,济阳考城人,隋末唐初大臣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西梁太常卿蔡大业之子,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。姿容俊美,颇有风采,善于缀文。西梁时期,起家着作佐郎,投靠陈国,授库部郎中,交好书法家虞世南,成为隋炀帝侍从官,授起居舍人。隋朝灭亡后,先后跟随许帝宇文化及、夏王窦建德,进入唐朝,出任天策府参军、文学馆学士。贞观初年,出任太子洗马,教导太子李承乾,卒于任上,着有《后梁春秋》。
沈婺华,吴兴郡武康县人,仪同三司、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,陈后主陈叔宝的皇后。嫁给当时还是皇太子的陈叔宝,成为太子妃,陈叔宝即位,立沈婺华为皇后。隋朝攻灭陈朝,沈婺华和陈叔宝一起到长安,隋朝灭亡后,沈婺华从广陵回到故乡,后在毗陵天净寺出家为尼,法号观音,贞观初年去世。
周绍范,字孝范,汝南安城,唐朝时期将领,隋朝武卫大将军周法尚之子。起家齐王杨暕典签,出任交趾郡司仓书佐。武德五年,授秦王李世民府右库直、车骑将军。参与玄武门之变,授太子右内率、千牛将军,封宜春县公。贞观元年,授右屯卫将军,出使突厥,迁左卫将军,袭爵谯郡公。检校殿中监事,与左仆射房玄龄同掌中枢,迁左屯卫大将军,去世,追赠工部尚书,谥号为敬。
史万宝,字万宝,原州高平人,粟特族,唐朝初期将领,隋朝大将军史万岁之弟。出身西域史国,联合李神通在鄠县起兵,会同平阳公主,共同迎接李渊进入长安。参加唐朝统一战争,参与平定李密、徐圆朗、王世充、刘黑闼叛乱,迁民部尚书、检校洛州都督,位列佐命功臣第二等,封原国公。贞观年间,卒于家中,追赠原州刺史,谥号为肃。
李道玄,字道玄,陇西狄道人,唐朝宗室,大臣,西魏、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,隋朝夏州总管李绘之孙,追封河南王李贽之子,唐高祖李渊的堂侄。谨厚好武,举止文雅,唐朝建立后,授柱国、右千牛卫大将军、封淮阳王。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四海,迁洛州刺史,出任河北道行军总管,负责讨伐刘黑闼叛乱,因与部将不和,战败被杀,时年仅十九岁,唐高祖下诏追封左骁卫大将军,谥号为壮。
马三宝,忻州新兴县人,唐朝初年将领。秉性机敏狡黠,初为柴绍家僮,跟随平阳公主起事。唐国公李渊渡过黄河,授任左光禄大夫,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长安,授太子监门率,参与平定薛仁杲和攻打吐谷浑。贞观初年,授任左骁卫大将军,册封新兴县公,去世,谥号为忠。
李德良,字德良,陇西成纪人,唐朝宗室大臣,唐太祖李虎之孙,郇王李祎之子。武德初年,授新兴郡王,历任诸州刺史,去世,获赠凉州都督。
李瑰,唐朝宗室,将领,祖籍陇西成纪。西魏、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,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,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,唐高祖李渊的堂侄。李渊起兵反隋,攻克隋朝都城长安后,任命李瑰为左光禄大夫。李渊登基称帝,封李瑰为汉阳郡公。后出使突厥被扣留,颉利可汗知道他不能屈服,便将他遣送回唐朝,回朝之后改任荆州都督。李渊禅让给太子李世民,李瑰依例降封汉阳郡公,任宜州刺史,最终卒于任上。
李元亨,陇西郡成纪县人,唐朝宗室大臣,唐高祖李渊第八子,母为尹德妃,封为酆王。唐太宗即位后,迁金州刺史,逝世,谥号为悼,年仅十四岁,无后。
李元方,唐高祖李渊第九子,母张氏,封为周王,年十岁,无子,国除。
李玄道,字元易,陇西郡狄道县人,唐朝大臣,“秦王府十八学士”之一,后魏着作佐郎李瑾的孙子,隋朝都水使者李行之的儿子。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,隋朝时担任齐王杨暕府属官,投靠魏公李密,授记室参军,兵败为王世充所执,授着作佐郎,平定洛阳后,选为李世民府主簿。贞观初年,累迁给事中,受封姑臧县男,出任幽州长史,受累于王君廓谋反,坐罪免职。起为常州刺史,甚有惠政,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,病逝于在郑州家中,时年六十九岁,着有《李玄道集》。
李孝常,字孝常,陇西成纪人,唐朝宗室大臣,隋朝大将李圆通儿子,唐高祖李渊族弟。隋朝末年,授华阴县令,李渊攻打长安时,献出永丰仓军粮,率众归降,授光禄大夫,封上柱国、义安郡王,出任利州都督。联合右武卫将军刘德裕、统军元弘善、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、滑州都督杜才干等人,密谋反叛,事发处死。
义成公主,隋宗室女,和亲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安义公主卒,为发展与突厥和好关系,隋文帝以宗室女嫁于启民可汗。有隋一代,突厥首领连娶两位公主者,唯启民可汗一人。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,先后嫁给启民可汗、始毕可汗、处罗可汗、颉利可汗。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,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军包围,隋炀帝派人向颉利之妻义成公主求救,公主遣使告知始毕“北边有急”,始毕撤围而去。义成公主后被唐将李靖所杀。
翟长孙,唐初名将,早年跟随薛举在金城建立西秦,任内史令,唐军在高墌大败薛仁杲后,戍守西秦都城的翟长孙果断率部归降李唐,结束了陇地的割据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