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长孙晟,字季晟,小名鹅王,河南洛阳人,鲜卑族,隋朝时期军事家、外交家,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,唐朝文德皇后和太尉长孙无忌的父亲。生性聪慧,涉猎文史,擅长骑射,一箭双雕,初仕北周,起家司卫上士,迁奉车都尉。隋朝建立后,历任仪同三司、左勋卫骠骑将军,迁左领军将军、右骁卫将军等职。颇有谋略,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重用,多次出使突厥,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,设计瓦解突厥,为保持隋朝北境安宁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。唐太宗即位后,凭借女儿册封皇后,获赠上柱国、司空公、齐郡王,谥号为献。
长孙晟,为北魏太师、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,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,生性通达聪慧,略涉书史,善于骑射,矫捷过人,当时北周崇尚武艺,贵族子弟都因有武艺而觉得了不起,但每次与长孙晟骑马射箭,那些贵族子弟都在他之下。十八岁的长孙晟任司卫上士,起初没有名气,别人也不知其才能,唯有随国公杨坚深赞其异才。
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阿史那·摄图,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,北周宣帝宇文赟以赵王宇文招之女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他为妻,娉娶时北周与沙钵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国实力,都精选骁勇之士作为使者,因此朝廷派长孙晟作为汝南公宇文庆的副使,护送千金公主到沙钵略可汗的牙旗之下。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使者前往突厥,但沙钵略可汗多轻视不礼,却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,经常与他一起游猎,以至长孙晟留住其处竟达一年之久。
有一次,长孙晟跟随沙钵略可汗出游,遇到两只雕飞着争肉吃,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支箭,说:“请射取它们。”长孙晟于是弯弓奔去,正遇双雕相夺,于是一发而射穿两雕,沙钵略可汗大喜,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与长孙晟亲近,学习其射箭的本事。当时沙钵略可汗之弟处罗侯甚得众心,结果遭到沙钵略可汗的忌恨,处罗侯因此密派心腹,暗中与长孙晟结盟。从此,长孙晟在突厥乘游猎之机,考察突厥山川形势、部众强弱,当时杨坚担任北周丞相,长孙晟回来后,把突厥的情况详细地告诉杨坚,杨坚听后大喜,于是升任他为奉车都尉。
杨坚受禅登基,建立隋朝,沙钵略可汗因隋朝对其礼薄,说:“我是周家的亲戚,现在隋公自立为帝,我不能制服他,又有什么面目见千金公主呢?”于是借口为千金公主的宗室复仇,与前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联合攻陷临榆关,并与各部落相约,准备大举南侵隋朝。当时隋朝新立,隋文帝因此很害怕,就下令修筑长城,发兵屯驻北境,命令阴寿镇守幽州,虞庆则镇守并州,屯兵数万以加强幽州、并州、乙弗泊、临洮、武威等地的守备。
长孙晟早就知道沙钵略可汗、达头可汗、阿波可汗、突利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,都号可汗,分居四面,内怀猜忌,外示和好。对他们难以力征,容易离间。于是上表隋文帝,详细分析突厥内部的情况,并针对此情况提出“远交近攻、离强合弱”的提议。隋文帝看表后大喜,因此召长孙晟来和他说话,长孙晟口述形势,手画山川,写出突厥的虚实,都了如指掌。隋文帝听后对他叹赏不已,全部采纳他的计谋。
隋文帝派遣太仆元晖出伊吾道,让他拜访达头可汗,特赐狼头纛,假装对他很钦敬,对他很礼貌,达头可汗回访时,隋文帝故意将其使者处在沙钵略可汗的使者之上。反间计实施后,沙钵略可汗与达头可汗之间果然发生猜疑,隋文帝任命长孙晟为车骑将军,出黄龙道,携带大量钱财赐予奚、契丹等部族,让他们当向导,得以到处罗侯的住处,与他深深交好,引诱他内附朝廷,如此一来,突厥内部受到分化,沙钵略可汗变得孤立起来。
隋文帝下令撤回准备进攻江南陈朝的军队,集中兵力抗拒突厥。不久,突厥大军进犯隋朝边境。上柱国李充在河北山击败突厥,大将军韩僧寿在鸡头山,高宝宁引导突厥兵攻打平州,突厥悉出四十万骑兵突入长城,分路攻隋。
李充再次在马邑击败突厥,达头可汗进攻兰州,在可洛峐为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击败。隋文帝因关中形势紧急,派太子杨勇屯兵咸阳,命大将军虞庆则屯兵弘化。当时沙钵略可汗率军十余万进到周盘,隋朝行军总管达奚长儒率军两千人迎战,杀伤其一万余人。柱国冯昱屯兵乙弗泊、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守御临洮、上柱国李崇屯兵幽州,皆为突厥所败。于是,突厥纵兵自木硖、石门分两路进击,尽掠武威、金城、天水、安定、上郡、弘化、延安等地。沙钵略可汗想继续南进,达头可汗不同意,带兵退走,长孙晟乘势用计,游说沙钵略可汗之侄染干,让他假告沙钵略可汗:“铁勒等谋反,想袭击你的牙地。”沙钵略可汗害怕老营有失,于是撤兵出塞。
突厥大举入侵隋朝,隋文帝命卫王杨爽、河间王杨弘、上柱国豆卢勤、秦州总管窦荣定等八人为行军元帅,率军分道反击突厥。五月,窦荣定率领步兵、骑兵三万出凉州道,在高越原数败阿波可汗军。正在窦荣定军中担任偏将的长孙晟,乘机离间突厥,派人对阿波可汗说:“摄图每次来打仗,都获得很大的胜利。阿波才到内地,就被打败。这是突厥人的耻辱,难道你心里不惭愧吗?而且摄图与阿波,兵力本来差不多,现在摄图天天取胜,被众人推崇,阿波出师不利,为国家带来耻辱。摄图肯定会把罪过归结到阿波头上,成就他早有的计谋,消灭你这一支北牙。请你好好想一想,你能对付摄图吗?”阿波可汗使者到后,长孙晟对使者说:“现在,达头已与我隋国联合,但摄图却拿他没办法。可汗何不依附隋国天子,连结达头,互相联合,成为强者,这是万全之计。何必丧失兵马,自遭罪过,归去在摄图手下,受他的凌辱和杀戮呢?”阿波可汗接受长孙晟的建议,因而留兵塞上,派人跟随长孙晟入朝。
当时,沙钵略可汗与杨爽的军队相遇,在白道一带作战,败走到沙漠。沙钵略可汗听说阿波可汗心怀二意,加上平日素忌阿波可汗骁悍,沙钵略可汗一气之下掩袭阿波可汗所居的北牙,全部俘虏阿波可汗的部众,并杀死阿波可汗的母亲。阿波可汗还无所归,于是西奔达头可汗,达头可汗闻讯大怒,借兵十余万给阿波可汗,东击沙钵略可汗,复得故地,收聚散卒数万,与沙钵略可汗作战,阿波可汗屡屡得胜,其势力益增。沙钵略可汗则从此由强变弱。于是遣使向隋朝进贡,千金公主亦请求改姓杨,乞求当隋文帝的女儿,隋文帝同意。
隋文帝遣长孙晟以副使职随虞庆则出使沙钵略可汗,赐公主姓为杨氏,改封大义公主。沙钵略可汗奉诏时不行跪拜之礼,长孙晟劝说道:“突厥与隋俱是大国天子,可汗不起,安敢违意。但可贺敦为帝女,则可汗是大隋女婿,奈何无礼,不敬妇公乎?”沙钵略可汗这才笑着对左右官员说:“须拜妇公,我从之耳”,于是乃拜诏书,长孙晟还朝后授仪同三司、左勋卫车骑将军。沙钵略可汗向隋请和称藩,从此北部边患基本消除,解除了隋朝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。
沙钵略可汗卒,其部众立其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,请隋廷承认,隋廷遣长孙晟持节前去祝贺,并赐以鼓吹旗幡,拜其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,其子雍闾为都兰可汗。处罗侯趁机对长孙晟说:“阿波为天所灭,与五六千骑在山谷间,伏听诏旨,当取之以献”。当时隋文帝正召集文武官商议此事,乐安公元谐认为:“请就彼枭首,以惩其恶”。而武阳公李充则认为应“请生将入朝,显戮以示百姓”。隋文帝问长孙晟:“于卿何如?”长孙晟回答说:“若突厥背诞,须齐之以刑。今其昆弟自相夷灭,阿波之恶,非负国家,因其困穷,取而为戮,恐非招远之道,不如两存之”。隋文帝纳其言。莫何可汗随即率部打着隋所赐旗鼓西击阿波可汗。阿波部下以为莫何已得隋兵助阵,丧失斗志,望风归降,莫何可汗遂生擒阿波可汗。莫何可汗继续西击邻国,中流矢而死,都兰可汗继位,长孙晟奉命携带陈国所献宝器的前去吊唁。
流民杨钦流亡至都兰可汗处,谎称彭国公刘昶与宇文氏女共谋反隋,特遣其来密告于大义公主。对此,都兰可汗深信不已,从此不向隋朝进贡。为探听突厥动向,长孙晟奉命出使突厥。大义公主见到长孙晟后,言辞不逊,并派心腹安遂迦与杨钦计议,煽动都兰可汗反隋。
长孙晟回京后,将此事俱奏。隋文帝再次派长孙晟出使突厥,向都蓝可汗索要杨钦。都蓝可汗不愿交出杨钦,便谎称:“检校客内,无此色人”。长孙晟遂便买通其帐下达官,探知杨钦之所在,趁夜将其抓获,并带到都蓝可汗面前质问。结果公主谋反之事被揭露,突厥人闻后大为耻辱。都蓝可汗不得已,只好将安遂迦等人拘捕,交给长孙晟带回。回京后,隋文帝大喜,为长孙晟加授开府,并遣其再次入藩,诛杀大义公主。
都蓝可汗又向隋朝上表请婚,朝廷准备答应时,长孙晟上奏说:“臣观雍闾反覆无信,特共玷厥有隙,所以依倚国家。纵与为婚,终当必叛。今若得尚公主,承藉威灵,玷厥、染干必又受其征发。强而更反,后恐难图。且染干者,处罗侯之子,素有诚款,于今两世。臣前与相见,亦乞通婚,不如许之,招令南徙。兵少力弱,易可抚驯,使敌雍闾,以为边扞”。隋文帝准其所奏,并派长孙晟告知突利可汗许配公主之事。
突利可汗派500骑随长孙晟来迎娶,隋以宗女封安义公主妻之。突利可汗依长孙晟之说,率众南徙,居度斤旧镇。此时都蓝可汗气怒,常率部抄略隋境。突利可汗察知其动静,即派人报隋。因此都蓝可汗每次入边,都因隋边境都先有防备而未能得逞。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,准备攻击大同城,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元帅,以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,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,上柱国燕荣出幽州,三路进击突厥。
都兰可汗得知隋军来攻,大惧,遂与达头可汗结盟,合兵掩击突利,双方在长城下展开激战,突利可汗大败。都兰尽杀突利的兄弟子侄,然后率部渡河进入蔚州。突利与长孙晟独率五骑趁夜南逃,天明时行约百余里,并收集数百名散骑,此时突利可汗却对长孙晟说:“今兵败入朝,一降人耳,大隋天子岂礼我乎?玷厥虽来,本无冤隙,若往投之,必相存济”。长孙晟闻后,知其有二心,遂暗中派人入伏远镇,令镇中速举烽火。突利可汗见四处烽火俱燃,便问长孙晟:“城上然烽何也?”长孙晟谎称:“城高地迥,必遥见贼来。我国家法,若贼少举二烽,来多举三烽,大逼举四烽,使见贼多而又近耳”。突利可汗闻后大惧,对其部众说:“追兵已逼,且可投城”。入镇后,长孙晟留其达官执室以领其众,自带突利可汗于四月入朝。隋文帝闻后,大喜,进授长孙晟左勋卫骠骑将军,持节护突厥。
高颎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3000为前锋,大破突厥,都兰可汗败逃,后被其部下所杀。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遭遇,也大败突厥,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跑,其众死伤不可胜数。隋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,并赐射于武安殿。隋文帝选善射者十二人,分为两队,启民可汗说:“臣由长孙大使得见天子,今日赐射,愿入其朋”。隋文帝同意,启民可汗给长孙晟六支箭,发发皆中,结果启民可汗一队获胜。时有群鸟飞过,隋文帝对长孙晟说:“公善弹,为我取之”。结果十发皆中,鸟应丸而落,是日,百官得赏,其中长孙晟居多。
随后长孙晟率5万人在朔州西北筑大利城给启民可汗驻守,令其招抚突厥其它部落,前后归附者万余口,其中包括都蓝可汗之弟都速等,长孙晟将归附之人全部安置妥当,从此突厥归附。可以说长孙晟为分化瓦解突厥,促进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,时安义公主已卒,隋文帝又派长孙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。长孙晟又上奏说:“染干部落归者既众,虽在长城之内,犹被雍闾抄略,往来辛苦,不得宁居。请徙五原,以河为固,于夏、胜两州之间,东西至河,南北四百里,掘为横堑,令处其内,任情放牧,免于抄略,人必自安”。此举得到隋文帝的同意。
突厥都兰可汗被部下所杀,其部落大乱,为挽救突厥颓势,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。长孙晟乘机上奏说:“今王师临境,战数有功,贼内携离,其主被杀,乘此招诱,必并来降,请遣染干部下分头招慰”。隋文帝同意,都兰部果然尽来归附。步迦可汗得此消息后,大为恐怖,率兵进犯隋边。
隋文帝命晋王杨广、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,汉王杨谅、柱国史万岁出朔州,合击步迦可汗。文帝诏长孙晟为秦川行军总管,率突厥归附各部为前锋,随与晋王杨广出征。时步迦可汗正与杨广对峙不下,长孙晟由于熟悉突厥民俗风情,知其人马均需饮用泉水,便献计说:“突厥饮泉,易可行毒”。于是命人在泉水上游撒放毒药。突厥人、畜饮水后很多被毒死,人心惶惶,在惊道:“天雨恶水,其亡我乎”遂连夜遁逃。长孙晟率部追击,斩杀突厥千余人,俘百余口,六畜数千头。杨广大喜,遂引长孙晟入内帐,把酒言欢。时有突厥达官来降,坐在帐内,说“突厥之内,大畏长孙总管,闻其弓声,谓为霹雳,见其走马,称为闪电。”杨广笑着说:“将军震怒,威行域外,遂与雷霆为此,一何壮哉!”凯旋回京后,授长孙晟上开府仪同三司,并再次还大利城,安抚新归附之众。
步迦可汗逃至大斤山时,与史万岁一路隋军相遇,结果大败,慌忙引军回撤。不久,步迦可汗又派他的侄子俟利伐,从沙漠东面攻打启民可汗,隋文帝再次发兵协助启民可汗防守军事要道,俟利伐只得退入沙漠,启民可汗大为感动,表示愿千世万代永为隋臣。长孙晟上奏说:“臣夜登城楼,望见碛北有赤气,长百余里,皆如雨足,下垂被地。谨验兵书,此名洒血,其下之国必且破亡。欲灭匈奴,宜在今日”。隋文帝诏令杨素为行军元帅,长孙晟为受降使者,援助启民可汗北击步迦可汗。
军至黄河,正值突厥思力俟斤等率部渡过黄河,袭扰已经归降隋王朝的突厥启民可汗,掠走男女6000人、牲畜20余万头。长孙晟与上大将军梁默奉杨素之命率轻骑追击,转战60余里,大败突厥,长孙晟又教启民可汗分遣使者,往北方铁勒等部招抚归附。有铁勒、思结、伏和具、浑、斛萨、阿拔、仆骨等十余部背离步迦可汗,降于启民可汗。步迦可汗部溃不成军,西奔吐谷浑。长孙晟送启民可汗安置于碛口,启民可汗于是尽得步迦可汗之众。随后多年,启民可汗与隋一直保持亲善,事毕,长孙晟回朝。
隋文帝病崩,与长孙晟有旧交的隋炀帝杨广,为表拉拢之意,遂任命其为内衙宿卫,知门禁事,即日拜左领军将军。不久,汉王杨谅在晋阳起兵,公开反对炀帝即位,由于綦良、余公理等各路隋军出师不利,节节败退。炀帝根据重臣杨素的推荐,任命前江州刺史李子雄为上大将军,并以长孙晟为相州刺史,征集山东军队,与李子雄共同配合镇压杨谅军。长孙晟的儿子在杨谅部下效力,他为了避嫌,便予以推辞,炀帝倍加安抚,长孙晟遂奉命出兵,击破杨谅。回军后,转为武卫将军。
炀帝欲北巡至榆林,欲出塞外,陈兵耀武。因怕启民可汗惊惧,便先派长孙晟到启民可汗部喻旨。启民可汗闻讯后,召所部奚、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聚集,以迎接炀迎帝。长孙晟见营帐前杂草丛生,想要让启民可汗亲自拔除,并让各部酋长看到,使其明白天子的威重。思虑过后,他手指帐前的草说:“此根极香。”启民可汗闻后说:“殊不香也。”长孙晟又说:“天子行幸所到之地,诸侯都躬亲洒扫,除清御路,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。如今牙帐中荒芜,所以说是留香草罢了!”启民可汗这才悟其本意,拔下佩刀,亲自除草。其余各部族长见后,争相仿效。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,西起榆林,东达于蓟,长3000里,宽百步。炀帝听到此事,对长孙晟的办法非常赞赏。后来,长孙晟被任命为淮阳太守。他尚未赴任,又复任右骁卫将军。
长孙晟去世,时年五十八,炀帝深表悼惜,赐赠甚厚。炀帝出塞北巡,于雁门为突厥始毕可汗所围,危急之下,不禁慨叹道:“如果长孙晟还在世的话,朕不至于被匈奴逼到如此地步!”
长孙晟之女长孙皇后,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,贞观年间,李世民追赠长孙晟为司空、上柱国、齐国公,谥号“献”,后世亦称其为“齐献王”。在其子长孙无忌获罪后,长孙晟的庙宇遭到毁坏,经西台舍人徐齐聃进言,长孙晟的外孙、唐高宗李治同意修复其庙。
长孙晟,字季晟,小名鹅王,河南洛阳人,鲜卑族,隋朝时期军事家、外交家,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,唐朝文德皇后和太尉长孙无忌的父亲。生性聪慧,涉猎文史,擅长骑射,一箭双雕,初仕北周,起家司卫上士,迁奉车都尉。隋朝建立后,历任仪同三司、左勋卫骠骑将军,迁左领军将军、右骁卫将军等职。颇有谋略,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重用,多次出使突厥,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,设计瓦解突厥,为保持隋朝北境安宁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。唐太宗即位后,凭借女儿册封皇后,获赠上柱国、司空公、齐郡王,谥号为献。
长孙晟,为北魏太师、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,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,生性通达聪慧,略涉书史,善于骑射,矫捷过人,当时北周崇尚武艺,贵族子弟都因有武艺而觉得了不起,但每次与长孙晟骑马射箭,那些贵族子弟都在他之下。十八岁的长孙晟任司卫上士,起初没有名气,别人也不知其才能,唯有随国公杨坚深赞其异才。
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阿史那·摄图,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,北周宣帝宇文赟以赵王宇文招之女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他为妻,娉娶时北周与沙钵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国实力,都精选骁勇之士作为使者,因此朝廷派长孙晟作为汝南公宇文庆的副使,护送千金公主到沙钵略可汗的牙旗之下。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使者前往突厥,但沙钵略可汗多轻视不礼,却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,经常与他一起游猎,以至长孙晟留住其处竟达一年之久。
有一次,长孙晟跟随沙钵略可汗出游,遇到两只雕飞着争肉吃,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支箭,说:“请射取它们。”长孙晟于是弯弓奔去,正遇双雕相夺,于是一发而射穿两雕,沙钵略可汗大喜,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与长孙晟亲近,学习其射箭的本事。当时沙钵略可汗之弟处罗侯甚得众心,结果遭到沙钵略可汗的忌恨,处罗侯因此密派心腹,暗中与长孙晟结盟。从此,长孙晟在突厥乘游猎之机,考察突厥山川形势、部众强弱,当时杨坚担任北周丞相,长孙晟回来后,把突厥的情况详细地告诉杨坚,杨坚听后大喜,于是升任他为奉车都尉。
杨坚受禅登基,建立隋朝,沙钵略可汗因隋朝对其礼薄,说:“我是周家的亲戚,现在隋公自立为帝,我不能制服他,又有什么面目见千金公主呢?”于是借口为千金公主的宗室复仇,与前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联合攻陷临榆关,并与各部落相约,准备大举南侵隋朝。当时隋朝新立,隋文帝因此很害怕,就下令修筑长城,发兵屯驻北境,命令阴寿镇守幽州,虞庆则镇守并州,屯兵数万以加强幽州、并州、乙弗泊、临洮、武威等地的守备。
长孙晟早就知道沙钵略可汗、达头可汗、阿波可汗、突利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,都号可汗,分居四面,内怀猜忌,外示和好。对他们难以力征,容易离间。于是上表隋文帝,详细分析突厥内部的情况,并针对此情况提出“远交近攻、离强合弱”的提议。隋文帝看表后大喜,因此召长孙晟来和他说话,长孙晟口述形势,手画山川,写出突厥的虚实,都了如指掌。隋文帝听后对他叹赏不已,全部采纳他的计谋。
隋文帝派遣太仆元晖出伊吾道,让他拜访达头可汗,特赐狼头纛,假装对他很钦敬,对他很礼貌,达头可汗回访时,隋文帝故意将其使者处在沙钵略可汗的使者之上。反间计实施后,沙钵略可汗与达头可汗之间果然发生猜疑,隋文帝任命长孙晟为车骑将军,出黄龙道,携带大量钱财赐予奚、契丹等部族,让他们当向导,得以到处罗侯的住处,与他深深交好,引诱他内附朝廷,如此一来,突厥内部受到分化,沙钵略可汗变得孤立起来。
隋文帝下令撤回准备进攻江南陈朝的军队,集中兵力抗拒突厥。不久,突厥大军进犯隋朝边境。上柱国李充在河北山击败突厥,大将军韩僧寿在鸡头山,高宝宁引导突厥兵攻打平州,突厥悉出四十万骑兵突入长城,分路攻隋。
李充再次在马邑击败突厥,达头可汗进攻兰州,在可洛峐为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击败。隋文帝因关中形势紧急,派太子杨勇屯兵咸阳,命大将军虞庆则屯兵弘化。当时沙钵略可汗率军十余万进到周盘,隋朝行军总管达奚长儒率军两千人迎战,杀伤其一万余人。柱国冯昱屯兵乙弗泊、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守御临洮、上柱国李崇屯兵幽州,皆为突厥所败。于是,突厥纵兵自木硖、石门分两路进击,尽掠武威、金城、天水、安定、上郡、弘化、延安等地。沙钵略可汗想继续南进,达头可汗不同意,带兵退走,长孙晟乘势用计,游说沙钵略可汗之侄染干,让他假告沙钵略可汗:“铁勒等谋反,想袭击你的牙地。”沙钵略可汗害怕老营有失,于是撤兵出塞。
突厥大举入侵隋朝,隋文帝命卫王杨爽、河间王杨弘、上柱国豆卢勤、秦州总管窦荣定等八人为行军元帅,率军分道反击突厥。五月,窦荣定率领步兵、骑兵三万出凉州道,在高越原数败阿波可汗军。正在窦荣定军中担任偏将的长孙晟,乘机离间突厥,派人对阿波可汗说:“摄图每次来打仗,都获得很大的胜利。阿波才到内地,就被打败。这是突厥人的耻辱,难道你心里不惭愧吗?而且摄图与阿波,兵力本来差不多,现在摄图天天取胜,被众人推崇,阿波出师不利,为国家带来耻辱。摄图肯定会把罪过归结到阿波头上,成就他早有的计谋,消灭你这一支北牙。请你好好想一想,你能对付摄图吗?”阿波可汗使者到后,长孙晟对使者说:“现在,达头已与我隋国联合,但摄图却拿他没办法。可汗何不依附隋国天子,连结达头,互相联合,成为强者,这是万全之计。何必丧失兵马,自遭罪过,归去在摄图手下,受他的凌辱和杀戮呢?”阿波可汗接受长孙晟的建议,因而留兵塞上,派人跟随长孙晟入朝。
当时,沙钵略可汗与杨爽的军队相遇,在白道一带作战,败走到沙漠。沙钵略可汗听说阿波可汗心怀二意,加上平日素忌阿波可汗骁悍,沙钵略可汗一气之下掩袭阿波可汗所居的北牙,全部俘虏阿波可汗的部众,并杀死阿波可汗的母亲。阿波可汗还无所归,于是西奔达头可汗,达头可汗闻讯大怒,借兵十余万给阿波可汗,东击沙钵略可汗,复得故地,收聚散卒数万,与沙钵略可汗作战,阿波可汗屡屡得胜,其势力益增。沙钵略可汗则从此由强变弱。于是遣使向隋朝进贡,千金公主亦请求改姓杨,乞求当隋文帝的女儿,隋文帝同意。
隋文帝遣长孙晟以副使职随虞庆则出使沙钵略可汗,赐公主姓为杨氏,改封大义公主。沙钵略可汗奉诏时不行跪拜之礼,长孙晟劝说道:“突厥与隋俱是大国天子,可汗不起,安敢违意。但可贺敦为帝女,则可汗是大隋女婿,奈何无礼,不敬妇公乎?”沙钵略可汗这才笑着对左右官员说:“须拜妇公,我从之耳”,于是乃拜诏书,长孙晟还朝后授仪同三司、左勋卫车骑将军。沙钵略可汗向隋请和称藩,从此北部边患基本消除,解除了隋朝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。
沙钵略可汗卒,其部众立其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,请隋廷承认,隋廷遣长孙晟持节前去祝贺,并赐以鼓吹旗幡,拜其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,其子雍闾为都兰可汗。处罗侯趁机对长孙晟说:“阿波为天所灭,与五六千骑在山谷间,伏听诏旨,当取之以献”。当时隋文帝正召集文武官商议此事,乐安公元谐认为:“请就彼枭首,以惩其恶”。而武阳公李充则认为应“请生将入朝,显戮以示百姓”。隋文帝问长孙晟:“于卿何如?”长孙晟回答说:“若突厥背诞,须齐之以刑。今其昆弟自相夷灭,阿波之恶,非负国家,因其困穷,取而为戮,恐非招远之道,不如两存之”。隋文帝纳其言。莫何可汗随即率部打着隋所赐旗鼓西击阿波可汗。阿波部下以为莫何已得隋兵助阵,丧失斗志,望风归降,莫何可汗遂生擒阿波可汗。莫何可汗继续西击邻国,中流矢而死,都兰可汗继位,长孙晟奉命携带陈国所献宝器的前去吊唁。
流民杨钦流亡至都兰可汗处,谎称彭国公刘昶与宇文氏女共谋反隋,特遣其来密告于大义公主。对此,都兰可汗深信不已,从此不向隋朝进贡。为探听突厥动向,长孙晟奉命出使突厥。大义公主见到长孙晟后,言辞不逊,并派心腹安遂迦与杨钦计议,煽动都兰可汗反隋。
长孙晟回京后,将此事俱奏。隋文帝再次派长孙晟出使突厥,向都蓝可汗索要杨钦。都蓝可汗不愿交出杨钦,便谎称:“检校客内,无此色人”。长孙晟遂便买通其帐下达官,探知杨钦之所在,趁夜将其抓获,并带到都蓝可汗面前质问。结果公主谋反之事被揭露,突厥人闻后大为耻辱。都蓝可汗不得已,只好将安遂迦等人拘捕,交给长孙晟带回。回京后,隋文帝大喜,为长孙晟加授开府,并遣其再次入藩,诛杀大义公主。
都蓝可汗又向隋朝上表请婚,朝廷准备答应时,长孙晟上奏说:“臣观雍闾反覆无信,特共玷厥有隙,所以依倚国家。纵与为婚,终当必叛。今若得尚公主,承藉威灵,玷厥、染干必又受其征发。强而更反,后恐难图。且染干者,处罗侯之子,素有诚款,于今两世。臣前与相见,亦乞通婚,不如许之,招令南徙。兵少力弱,易可抚驯,使敌雍闾,以为边扞”。隋文帝准其所奏,并派长孙晟告知突利可汗许配公主之事。
突利可汗派500骑随长孙晟来迎娶,隋以宗女封安义公主妻之。突利可汗依长孙晟之说,率众南徙,居度斤旧镇。此时都蓝可汗气怒,常率部抄略隋境。突利可汗察知其动静,即派人报隋。因此都蓝可汗每次入边,都因隋边境都先有防备而未能得逞。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,准备攻击大同城,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元帅,以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,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,上柱国燕荣出幽州,三路进击突厥。
都兰可汗得知隋军来攻,大惧,遂与达头可汗结盟,合兵掩击突利,双方在长城下展开激战,突利可汗大败。都兰尽杀突利的兄弟子侄,然后率部渡河进入蔚州。突利与长孙晟独率五骑趁夜南逃,天明时行约百余里,并收集数百名散骑,此时突利可汗却对长孙晟说:“今兵败入朝,一降人耳,大隋天子岂礼我乎?玷厥虽来,本无冤隙,若往投之,必相存济”。长孙晟闻后,知其有二心,遂暗中派人入伏远镇,令镇中速举烽火。突利可汗见四处烽火俱燃,便问长孙晟:“城上然烽何也?”长孙晟谎称:“城高地迥,必遥见贼来。我国家法,若贼少举二烽,来多举三烽,大逼举四烽,使见贼多而又近耳”。突利可汗闻后大惧,对其部众说:“追兵已逼,且可投城”。入镇后,长孙晟留其达官执室以领其众,自带突利可汗于四月入朝。隋文帝闻后,大喜,进授长孙晟左勋卫骠骑将军,持节护突厥。
高颎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3000为前锋,大破突厥,都兰可汗败逃,后被其部下所杀。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遭遇,也大败突厥,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跑,其众死伤不可胜数。隋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,并赐射于武安殿。隋文帝选善射者十二人,分为两队,启民可汗说:“臣由长孙大使得见天子,今日赐射,愿入其朋”。隋文帝同意,启民可汗给长孙晟六支箭,发发皆中,结果启民可汗一队获胜。时有群鸟飞过,隋文帝对长孙晟说:“公善弹,为我取之”。结果十发皆中,鸟应丸而落,是日,百官得赏,其中长孙晟居多。
随后长孙晟率5万人在朔州西北筑大利城给启民可汗驻守,令其招抚突厥其它部落,前后归附者万余口,其中包括都蓝可汗之弟都速等,长孙晟将归附之人全部安置妥当,从此突厥归附。可以说长孙晟为分化瓦解突厥,促进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,时安义公主已卒,隋文帝又派长孙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。长孙晟又上奏说:“染干部落归者既众,虽在长城之内,犹被雍闾抄略,往来辛苦,不得宁居。请徙五原,以河为固,于夏、胜两州之间,东西至河,南北四百里,掘为横堑,令处其内,任情放牧,免于抄略,人必自安”。此举得到隋文帝的同意。
突厥都兰可汗被部下所杀,其部落大乱,为挽救突厥颓势,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。长孙晟乘机上奏说:“今王师临境,战数有功,贼内携离,其主被杀,乘此招诱,必并来降,请遣染干部下分头招慰”。隋文帝同意,都兰部果然尽来归附。步迦可汗得此消息后,大为恐怖,率兵进犯隋边。
隋文帝命晋王杨广、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,汉王杨谅、柱国史万岁出朔州,合击步迦可汗。文帝诏长孙晟为秦川行军总管,率突厥归附各部为前锋,随与晋王杨广出征。时步迦可汗正与杨广对峙不下,长孙晟由于熟悉突厥民俗风情,知其人马均需饮用泉水,便献计说:“突厥饮泉,易可行毒”。于是命人在泉水上游撒放毒药。突厥人、畜饮水后很多被毒死,人心惶惶,在惊道:“天雨恶水,其亡我乎”遂连夜遁逃。长孙晟率部追击,斩杀突厥千余人,俘百余口,六畜数千头。杨广大喜,遂引长孙晟入内帐,把酒言欢。时有突厥达官来降,坐在帐内,说“突厥之内,大畏长孙总管,闻其弓声,谓为霹雳,见其走马,称为闪电。”杨广笑着说:“将军震怒,威行域外,遂与雷霆为此,一何壮哉!”凯旋回京后,授长孙晟上开府仪同三司,并再次还大利城,安抚新归附之众。
步迦可汗逃至大斤山时,与史万岁一路隋军相遇,结果大败,慌忙引军回撤。不久,步迦可汗又派他的侄子俟利伐,从沙漠东面攻打启民可汗,隋文帝再次发兵协助启民可汗防守军事要道,俟利伐只得退入沙漠,启民可汗大为感动,表示愿千世万代永为隋臣。长孙晟上奏说:“臣夜登城楼,望见碛北有赤气,长百余里,皆如雨足,下垂被地。谨验兵书,此名洒血,其下之国必且破亡。欲灭匈奴,宜在今日”。隋文帝诏令杨素为行军元帅,长孙晟为受降使者,援助启民可汗北击步迦可汗。
军至黄河,正值突厥思力俟斤等率部渡过黄河,袭扰已经归降隋王朝的突厥启民可汗,掠走男女6000人、牲畜20余万头。长孙晟与上大将军梁默奉杨素之命率轻骑追击,转战60余里,大败突厥,长孙晟又教启民可汗分遣使者,往北方铁勒等部招抚归附。有铁勒、思结、伏和具、浑、斛萨、阿拔、仆骨等十余部背离步迦可汗,降于启民可汗。步迦可汗部溃不成军,西奔吐谷浑。长孙晟送启民可汗安置于碛口,启民可汗于是尽得步迦可汗之众。随后多年,启民可汗与隋一直保持亲善,事毕,长孙晟回朝。
隋文帝病崩,与长孙晟有旧交的隋炀帝杨广,为表拉拢之意,遂任命其为内衙宿卫,知门禁事,即日拜左领军将军。不久,汉王杨谅在晋阳起兵,公开反对炀帝即位,由于綦良、余公理等各路隋军出师不利,节节败退。炀帝根据重臣杨素的推荐,任命前江州刺史李子雄为上大将军,并以长孙晟为相州刺史,征集山东军队,与李子雄共同配合镇压杨谅军。长孙晟的儿子在杨谅部下效力,他为了避嫌,便予以推辞,炀帝倍加安抚,长孙晟遂奉命出兵,击破杨谅。回军后,转为武卫将军。
炀帝欲北巡至榆林,欲出塞外,陈兵耀武。因怕启民可汗惊惧,便先派长孙晟到启民可汗部喻旨。启民可汗闻讯后,召所部奚、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聚集,以迎接炀迎帝。长孙晟见营帐前杂草丛生,想要让启民可汗亲自拔除,并让各部酋长看到,使其明白天子的威重。思虑过后,他手指帐前的草说:“此根极香。”启民可汗闻后说:“殊不香也。”长孙晟又说:“天子行幸所到之地,诸侯都躬亲洒扫,除清御路,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。如今牙帐中荒芜,所以说是留香草罢了!”启民可汗这才悟其本意,拔下佩刀,亲自除草。其余各部族长见后,争相仿效。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,西起榆林,东达于蓟,长3000里,宽百步。炀帝听到此事,对长孙晟的办法非常赞赏。后来,长孙晟被任命为淮阳太守。他尚未赴任,又复任右骁卫将军。
长孙晟去世,时年五十八,炀帝深表悼惜,赐赠甚厚。炀帝出塞北巡,于雁门为突厥始毕可汗所围,危急之下,不禁慨叹道:“如果长孙晟还在世的话,朕不至于被匈奴逼到如此地步!”
长孙晟之女长孙皇后,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,贞观年间,李世民追赠长孙晟为司空、上柱国、齐国公,谥号“献”,后世亦称其为“齐献王”。在其子长孙无忌获罪后,长孙晟的庙宇遭到毁坏,经西台舍人徐齐聃进言,长孙晟的外孙、唐高宗李治同意修复其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