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商人们都这么认为了,东吁王国的高层肯定也不傻,必须也只能从北方抽调兵力回援。如此一来云南边境明显消停了不少,这一点在袁可立每月两份的奏报中也得到了充分印证。
边境平静了,袁可立却欢实了,他等的就是这一刻。只要没有外部势力趁机插手,改土归流的工作就没什么可担心的,大刀阔斧的干吧!
土司们不愿意,你爱愿意不愿意,听劝的还可以给个村长之类的职务安抚安抚,不听话的直接让陆军登门。谁说话算数抓谁全家,罪名只有一个,抗旨不遵,株连三族!
地势险要、道路难行咋办?袁可立没有任何奇谋,而是有样学样,把皇帝对付蒙古人的办法又用了一遍。
他以东川府、元谋县、河曲州、河西县、建水州、蒙自县为基地,派遣安南都司第32卫分驻。自己则坐镇昆明指挥,一边继续修路一边对沿途的土司土官村寨进行清理。
凡是遇到交通要冲,马上修筑一座军堡,用来切断各土司之间的联络,同时守护从安南直抵建昌的驿道,以及驿道附近的农庄。
这样一来当地各族再想获得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,必须接受沿途各个军堡的盘查。谁遵循了大明律,到州府县衙登记领取了身份牌,谁可以通关。否则一律拦住,不听号令、出言不逊者抓捕苦役;胆敢冲击军堡者,杀无赦!
按照袁可立的设想,先用一年左右把路修通,然后以这条纵向贯穿云南全境的驿道为中轴线,向东西两个方向辐射出多条支线,一边修路一边建军堡一边设立农庄安置来自内地、辽东、内蒙、叶尔羌汗国等地的移民。
差不多三年左右就可以将整个云南、部分贵州用道路划分成几十上百个格子,就像围棋盘,利用道路交叉点上的军堡来控制附近的土司。
一处出现问题,周围四五个军堡很快就能援助,各地官府也能获得足够硬的靠山,不用只凭嘴皮子去落实政策了。同时军堡也可以分段确保道路安全通畅,为更多移民和商户深入腹地提供必要条件。
治理好一个地区,相应的消减或者裁撤军堡数量,再把人员向需要的地区转移。只要能维持十年八年不变,让各族和移民有个熟悉新政策的时间,同化工作也就进入了平稳阶段。
十年,袁可立不见得能看到结果,还犯了官场大忌。官员们一贯不愿意把计划弄得太久,最喜欢玩短平快,务求在任上见到效果,否则宁可不做。
让接任的官员坐享其成倒还是次要,主要是怕担责。谁知道几年之后啥情况,万一政策变了咋办?没好处光有坏处的事情,自然没人乐意干。
袁可立不光干了,还得到了皇帝的褒奖和大力支持,晋太保、对西南四省所有官员有罢黜任命之权,且可以先斩后奏。除了不能任意调派军队,基本就是西南四省的土皇帝了。
常言说的好,盛极必衰,正当袁可立风光无限时,一则噩耗突然传到了京师。
十一月初,袁可立在日月银行昆明分行门口遇刺,身中两箭,血溅当场。好在有皮甲护身,箭矢入肉不多,没有击中要害,性命算是保住了。
行凶者当场被抓,经查是沙源土司的族人,属安南长官司治下。这名土司的领地正处于蒙自到安南的驿道附近,在修路和建立农庄的问题上始终不配合,多次带领族人与工匠、移民发生冲突。
而安南长官司正六品长官对治下土司之举不仅不闻不问,还对登门询问的总督府官员敷衍了事,甚至托病闭门不见,没有尽到约束之责。“诸位爱卿为何不言不语?”
遇到这么大的事儿,皇帝自然要在养心殿里召开御前会议。十几位总参军机大臣刚得知袁可立被刺时还群情激奋,可是看完云南的奏报之后情绪却越来越稳定,久久没人开口说话。
“禀陛下,当街刺杀朝廷命官其罪当诛!土司沙源应即刻抓捕押送回京详加审问,若其知情不报则同罪。”在皇帝的注视下,大理寺卿高攀龙起身发表了对此事的处理意见。
“一名土司加一名族人,换朕的一位一品大臣,这笔买卖划算啊。如此说来,朕将在座的诸位都送去云南,怕是也不够他们杀的。大不了舍掉十几名土司和十数名族人,改土归流之策也得半途而废了。”
皇帝对这个答案显然不太满意,认为处置得太轻了。言语间隐隐包含了另外一层意思,警告在座的诸位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此举如果不严加处理,今后谁都别想踏踏实实任职,随便找个人就能一命换一命。
“启禀陛下,臣以为安南长官司长官对治下管束不严,在责难逃,也应一并押送入京交三法司审理定罪。”
眼见大理寺卿提出的办法不能让皇帝接受,刑部尚书杨涟起身发表了看法。内容和高攀龙的如出一辙,只是多饶进去一个长官司长官,也算合情合理。
“此举不妥!安南长官司长官沐启桐是黔国公沐睿的养子,沐家世代镇守云南,与当地各族土官、土司交往密切,改土归流之策尚需其全力配合,不宜妄动,还请陛下三思!”
一听说要抓安南长官司长官回京问罪,刚刚还做低头沉思状的多位大臣马上有了动静,互相用眼神对视之后,由农业部尚书王象晋起身发言,坚决否定了杨涟的建议,并说明了原委。
“哦,是沐家的人……怪不得诸位都沉默不语,原来是担心朕轻举妄动,不小心得罪了黔国公,让改土归流愈发难以实施。
如此好意朕心领了。可诸位爱卿好像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儿,大明律!在大明之内,除了朕有豁免,任何人犯法与庶民同罪。
既然明明白白写在了律法上,就不好再做商榷了。功是功过是过,是功该奖是过该罚,既不能功过相抵,也不存在将功赎罪。
沐家替大明世代镇守云南,有功该奖。黔国公世袭罔替,数百年不曾更改,奖励足够。现在沐家人犯了错,抓捕入京审理也是理所应当。如果沐睿还自认是我大明臣子,就该遵守大明律。”
(本章完)
商人们都这么认为了,东吁王国的高层肯定也不傻,必须也只能从北方抽调兵力回援。如此一来云南边境明显消停了不少,这一点在袁可立每月两份的奏报中也得到了充分印证。
边境平静了,袁可立却欢实了,他等的就是这一刻。只要没有外部势力趁机插手,改土归流的工作就没什么可担心的,大刀阔斧的干吧!
土司们不愿意,你爱愿意不愿意,听劝的还可以给个村长之类的职务安抚安抚,不听话的直接让陆军登门。谁说话算数抓谁全家,罪名只有一个,抗旨不遵,株连三族!
地势险要、道路难行咋办?袁可立没有任何奇谋,而是有样学样,把皇帝对付蒙古人的办法又用了一遍。
他以东川府、元谋县、河曲州、河西县、建水州、蒙自县为基地,派遣安南都司第32卫分驻。自己则坐镇昆明指挥,一边继续修路一边对沿途的土司土官村寨进行清理。
凡是遇到交通要冲,马上修筑一座军堡,用来切断各土司之间的联络,同时守护从安南直抵建昌的驿道,以及驿道附近的农庄。
这样一来当地各族再想获得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,必须接受沿途各个军堡的盘查。谁遵循了大明律,到州府县衙登记领取了身份牌,谁可以通关。否则一律拦住,不听号令、出言不逊者抓捕苦役;胆敢冲击军堡者,杀无赦!
按照袁可立的设想,先用一年左右把路修通,然后以这条纵向贯穿云南全境的驿道为中轴线,向东西两个方向辐射出多条支线,一边修路一边建军堡一边设立农庄安置来自内地、辽东、内蒙、叶尔羌汗国等地的移民。
差不多三年左右就可以将整个云南、部分贵州用道路划分成几十上百个格子,就像围棋盘,利用道路交叉点上的军堡来控制附近的土司。
一处出现问题,周围四五个军堡很快就能援助,各地官府也能获得足够硬的靠山,不用只凭嘴皮子去落实政策了。同时军堡也可以分段确保道路安全通畅,为更多移民和商户深入腹地提供必要条件。
治理好一个地区,相应的消减或者裁撤军堡数量,再把人员向需要的地区转移。只要能维持十年八年不变,让各族和移民有个熟悉新政策的时间,同化工作也就进入了平稳阶段。
十年,袁可立不见得能看到结果,还犯了官场大忌。官员们一贯不愿意把计划弄得太久,最喜欢玩短平快,务求在任上见到效果,否则宁可不做。
让接任的官员坐享其成倒还是次要,主要是怕担责。谁知道几年之后啥情况,万一政策变了咋办?没好处光有坏处的事情,自然没人乐意干。
袁可立不光干了,还得到了皇帝的褒奖和大力支持,晋太保、对西南四省所有官员有罢黜任命之权,且可以先斩后奏。除了不能任意调派军队,基本就是西南四省的土皇帝了。
常言说的好,盛极必衰,正当袁可立风光无限时,一则噩耗突然传到了京师。
十一月初,袁可立在日月银行昆明分行门口遇刺,身中两箭,血溅当场。好在有皮甲护身,箭矢入肉不多,没有击中要害,性命算是保住了。
行凶者当场被抓,经查是沙源土司的族人,属安南长官司治下。这名土司的领地正处于蒙自到安南的驿道附近,在修路和建立农庄的问题上始终不配合,多次带领族人与工匠、移民发生冲突。
而安南长官司正六品长官对治下土司之举不仅不闻不问,还对登门询问的总督府官员敷衍了事,甚至托病闭门不见,没有尽到约束之责。“诸位爱卿为何不言不语?”
遇到这么大的事儿,皇帝自然要在养心殿里召开御前会议。十几位总参军机大臣刚得知袁可立被刺时还群情激奋,可是看完云南的奏报之后情绪却越来越稳定,久久没人开口说话。
“禀陛下,当街刺杀朝廷命官其罪当诛!土司沙源应即刻抓捕押送回京详加审问,若其知情不报则同罪。”在皇帝的注视下,大理寺卿高攀龙起身发表了对此事的处理意见。
“一名土司加一名族人,换朕的一位一品大臣,这笔买卖划算啊。如此说来,朕将在座的诸位都送去云南,怕是也不够他们杀的。大不了舍掉十几名土司和十数名族人,改土归流之策也得半途而废了。”
皇帝对这个答案显然不太满意,认为处置得太轻了。言语间隐隐包含了另外一层意思,警告在座的诸位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此举如果不严加处理,今后谁都别想踏踏实实任职,随便找个人就能一命换一命。
“启禀陛下,臣以为安南长官司长官对治下管束不严,在责难逃,也应一并押送入京交三法司审理定罪。”
眼见大理寺卿提出的办法不能让皇帝接受,刑部尚书杨涟起身发表了看法。内容和高攀龙的如出一辙,只是多饶进去一个长官司长官,也算合情合理。
“此举不妥!安南长官司长官沐启桐是黔国公沐睿的养子,沐家世代镇守云南,与当地各族土官、土司交往密切,改土归流之策尚需其全力配合,不宜妄动,还请陛下三思!”
一听说要抓安南长官司长官回京问罪,刚刚还做低头沉思状的多位大臣马上有了动静,互相用眼神对视之后,由农业部尚书王象晋起身发言,坚决否定了杨涟的建议,并说明了原委。
“哦,是沐家的人……怪不得诸位都沉默不语,原来是担心朕轻举妄动,不小心得罪了黔国公,让改土归流愈发难以实施。
如此好意朕心领了。可诸位爱卿好像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儿,大明律!在大明之内,除了朕有豁免,任何人犯法与庶民同罪。
既然明明白白写在了律法上,就不好再做商榷了。功是功过是过,是功该奖是过该罚,既不能功过相抵,也不存在将功赎罪。
沐家替大明世代镇守云南,有功该奖。黔国公世袭罔替,数百年不曾更改,奖励足够。现在沐家人犯了错,抓捕入京审理也是理所应当。如果沐睿还自认是我大明臣子,就该遵守大明律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