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“大学士先别忙着谢,藏书馆和每年新书的刊印费用内帑出了,可雇佣人手管理看护的银子朕不想一直出下去。你来帮朕想一想,有没有办法能让藏书馆自己养活自己,又不让学子们因为看不起藏书而发愁呢?”
洪涛轻轻抬了抬手,示意翁正春平身,等老头坐稳了才开始满怀愁绪的诉苦。意思很明确,皇帝只管杀不想管埋,藏书馆能不能办成还要看有没有自力更生的办法。
“……呃……依老臣愚见,可让各地富户捐赠银两担负藏书馆开销。皇家藏书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和孤品,陛下胸怀远大,做为臣子也不该吝啬。”
翁正春应该是没料到皇帝把这个问题摆出来,使劲儿想了想,找到个解决办法,自认为很合理。
“嗯……是个办法,但捐出来的银子该由谁来管理呢?如果所托非人恐怕会事与愿违啊。”洪涛摸着稀稀疏疏的胡子茬继续装糊涂。
“……如陛下不弃,臣愿自告奋勇担此一职!”直到此时翁正春才明白过味儿,合算聊来聊去最终的关键点在自己这儿。
皇帝是在暗示自己主动请辞,回报就是个负责管理各地藏书馆的闲差。该不该领会圣意呢?琢磨了一会儿,还是从了吧。
在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上坐了这么久,是该给新人腾地方了。而且管理藏书馆这个活儿也正合自己的心意,如果不见好就收,把皇帝惹烦了,保不齐哪天东厂番子就得登门查账。
“嗯,大学士德高望重,廉洁奉公,朕信得过。不过光靠大学士一人恐难周全……这样吧,南京裁撤下来的官员里肯定也有不少爱书之人,你去找几个志同道合的,朕再从翰林院中调派一二,在内阁之下设立国家藏书馆,由你掌管。
具体品阶待遇去与吏部商量,拟好了条陈朕来用印。哦对,国子监祭酒沈泰鸿乃沈一贯之子,也是个爱书之人,一并去藏书馆里差事吧。”
但翁正春会错意了,皇帝并没有趁机把他拿下的意思,反而往他肩膀上又加了些担子。内阁大学士保留,兼掌国家藏书馆。
理由嘛,没什么理由,洪涛只是觉得这老头酷爱书籍,不如去个更合适的岗位发挥余热。至于说沈泰鸿的调动,完全是出于良心。当年沈一贯答应出卖浙江士绅豪强,唯一的条件就是换取他儿子的前程。
在没有太大利益冲突时,洪涛会从毫无底线的政客暂时变成有情有义的君子。举手之劳,又没有任何后患,捎带手的信义之举,何乐而不为呢。
当然了,要有个前提,就是能想起来。有些人可能也该举手之劳,但忘了。洪涛也不会因此自责,更不会特意去弥补,还不会内心纠结。
在他心目中,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必须爱的人,也不存在必须恨的人,没有谁亏欠自己,自己也不亏欠任何人。在人类没有完全毁灭之前,唯一永恒的只有利益。
另外翁正春也谢错人了,看上去皇帝掏内帑建造藏书馆、排版印刷皇家藏书,免费给大明学子阅读,是非常高尚的行为。但在看似高尚的举动背后,往往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。
皇帝此举是在给传统教育体系们挖坑,深不见底的大坑。藏书馆里能有《永乐大典》和各类古代书籍,也能有新学书籍和欧洲书籍。
之所以强调免费开放,就是要让大明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它们,然后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。
原子受到冲击会产生新物质,人类的思想也一样,总是平平静静毫无波澜,就不会有创新。藏书馆就是提供文化碰撞的试验场,也是文化融合的导火索。
洪涛不仅要将民族融合在一起,还要将文化也融合在一起。按说这种探索应该是有益的,成功之后很可能会降低战争发生的概率。
但人类就是这么怪,干坏事的往往啥事没有,想干点正经事却困难重重,大多数时候得偷偷摸摸的干,像做贼似的。
腊月初,紫禁城又迎来了一波远道而来的贵客。在内喀尔喀五部和科尔沁部首领的积极斡旋下,外喀尔喀七部中的一位首领,连同土默特和喀喇沁部首领,借着新年的由头南下抵京。
虽然叫外喀尔喀七部,实际上目前分为三位首领统御,分别是最西边的土谢图汗部、中部的札萨克图汗部、东边的车臣汗部。这次前来的是土谢图汗部的额列克。
原本外喀尔喀七部距离大明帝国相对还比较远,但自打林丹汗身死,漠南蒙古诸部内附之后,双方也算得上邻居了。在接到了大明皇帝想和邻居聊聊的信息之后,外喀尔喀七部的三位首领之间马上产生了分歧。
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坚决反对,因为林丹汗就出自拉萨可图一脉,跟着林丹汗去青海的朝克图台吉也出自札萨克图汗部。自家子孙被杀了,凶手就该是蒙古的敌人,没什么可谈的。
车臣汗部的谟啰巴玛对大明帝国的主动联系不支持也不反对,只是推说身体不好,连奥巴派去的信使也没见。
对于大明帝国会不会因此北上攻打外喀尔喀七部,他们半点也不担心。汉人王朝已经几百年没深入过漠北了,现在依旧不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外喀尔喀各部和漠南各部虽然都是蒙古部落,但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还是有不小差异的。
在更加荒凉贫瘠的漠北高原上,汉人军队即便能抵达也仅限于南部地区,即便有漠南蒙古各部帮衬,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,最终鹿死谁手很难讲。
只有土谢图汗部的额列克对明朝军队能在高原上彻底击败察哈尔、鄂尔多斯和西土默特部,并一举击杀林丹汗的实力比较上心。
现在双方成为邻居了,又有内蒙古诸部居中帮衬,明朝军队还真不是没能力北上。先聊聊,互相了解下显然不是坏选择,能用语言解决的矛盾何必非要大动干戈呢。
(本章完)
“大学士先别忙着谢,藏书馆和每年新书的刊印费用内帑出了,可雇佣人手管理看护的银子朕不想一直出下去。你来帮朕想一想,有没有办法能让藏书馆自己养活自己,又不让学子们因为看不起藏书而发愁呢?”
洪涛轻轻抬了抬手,示意翁正春平身,等老头坐稳了才开始满怀愁绪的诉苦。意思很明确,皇帝只管杀不想管埋,藏书馆能不能办成还要看有没有自力更生的办法。
“……呃……依老臣愚见,可让各地富户捐赠银两担负藏书馆开销。皇家藏书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和孤品,陛下胸怀远大,做为臣子也不该吝啬。”
翁正春应该是没料到皇帝把这个问题摆出来,使劲儿想了想,找到个解决办法,自认为很合理。
“嗯……是个办法,但捐出来的银子该由谁来管理呢?如果所托非人恐怕会事与愿违啊。”洪涛摸着稀稀疏疏的胡子茬继续装糊涂。
“……如陛下不弃,臣愿自告奋勇担此一职!”直到此时翁正春才明白过味儿,合算聊来聊去最终的关键点在自己这儿。
皇帝是在暗示自己主动请辞,回报就是个负责管理各地藏书馆的闲差。该不该领会圣意呢?琢磨了一会儿,还是从了吧。
在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上坐了这么久,是该给新人腾地方了。而且管理藏书馆这个活儿也正合自己的心意,如果不见好就收,把皇帝惹烦了,保不齐哪天东厂番子就得登门查账。
“嗯,大学士德高望重,廉洁奉公,朕信得过。不过光靠大学士一人恐难周全……这样吧,南京裁撤下来的官员里肯定也有不少爱书之人,你去找几个志同道合的,朕再从翰林院中调派一二,在内阁之下设立国家藏书馆,由你掌管。
具体品阶待遇去与吏部商量,拟好了条陈朕来用印。哦对,国子监祭酒沈泰鸿乃沈一贯之子,也是个爱书之人,一并去藏书馆里差事吧。”
但翁正春会错意了,皇帝并没有趁机把他拿下的意思,反而往他肩膀上又加了些担子。内阁大学士保留,兼掌国家藏书馆。
理由嘛,没什么理由,洪涛只是觉得这老头酷爱书籍,不如去个更合适的岗位发挥余热。至于说沈泰鸿的调动,完全是出于良心。当年沈一贯答应出卖浙江士绅豪强,唯一的条件就是换取他儿子的前程。
在没有太大利益冲突时,洪涛会从毫无底线的政客暂时变成有情有义的君子。举手之劳,又没有任何后患,捎带手的信义之举,何乐而不为呢。
当然了,要有个前提,就是能想起来。有些人可能也该举手之劳,但忘了。洪涛也不会因此自责,更不会特意去弥补,还不会内心纠结。
在他心目中,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必须爱的人,也不存在必须恨的人,没有谁亏欠自己,自己也不亏欠任何人。在人类没有完全毁灭之前,唯一永恒的只有利益。
另外翁正春也谢错人了,看上去皇帝掏内帑建造藏书馆、排版印刷皇家藏书,免费给大明学子阅读,是非常高尚的行为。但在看似高尚的举动背后,往往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。
皇帝此举是在给传统教育体系们挖坑,深不见底的大坑。藏书馆里能有《永乐大典》和各类古代书籍,也能有新学书籍和欧洲书籍。
之所以强调免费开放,就是要让大明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它们,然后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。
原子受到冲击会产生新物质,人类的思想也一样,总是平平静静毫无波澜,就不会有创新。藏书馆就是提供文化碰撞的试验场,也是文化融合的导火索。
洪涛不仅要将民族融合在一起,还要将文化也融合在一起。按说这种探索应该是有益的,成功之后很可能会降低战争发生的概率。
但人类就是这么怪,干坏事的往往啥事没有,想干点正经事却困难重重,大多数时候得偷偷摸摸的干,像做贼似的。
腊月初,紫禁城又迎来了一波远道而来的贵客。在内喀尔喀五部和科尔沁部首领的积极斡旋下,外喀尔喀七部中的一位首领,连同土默特和喀喇沁部首领,借着新年的由头南下抵京。
虽然叫外喀尔喀七部,实际上目前分为三位首领统御,分别是最西边的土谢图汗部、中部的札萨克图汗部、东边的车臣汗部。这次前来的是土谢图汗部的额列克。
原本外喀尔喀七部距离大明帝国相对还比较远,但自打林丹汗身死,漠南蒙古诸部内附之后,双方也算得上邻居了。在接到了大明皇帝想和邻居聊聊的信息之后,外喀尔喀七部的三位首领之间马上产生了分歧。
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坚决反对,因为林丹汗就出自拉萨可图一脉,跟着林丹汗去青海的朝克图台吉也出自札萨克图汗部。自家子孙被杀了,凶手就该是蒙古的敌人,没什么可谈的。
车臣汗部的谟啰巴玛对大明帝国的主动联系不支持也不反对,只是推说身体不好,连奥巴派去的信使也没见。
对于大明帝国会不会因此北上攻打外喀尔喀七部,他们半点也不担心。汉人王朝已经几百年没深入过漠北了,现在依旧不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外喀尔喀各部和漠南各部虽然都是蒙古部落,但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还是有不小差异的。
在更加荒凉贫瘠的漠北高原上,汉人军队即便能抵达也仅限于南部地区,即便有漠南蒙古各部帮衬,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,最终鹿死谁手很难讲。
只有土谢图汗部的额列克对明朝军队能在高原上彻底击败察哈尔、鄂尔多斯和西土默特部,并一举击杀林丹汗的实力比较上心。
现在双方成为邻居了,又有内蒙古诸部居中帮衬,明朝军队还真不是没能力北上。先聊聊,互相了解下显然不是坏选择,能用语言解决的矛盾何必非要大动干戈呢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