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皇帝病后第一次上朝,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便先离开,但大臣却并未就此离去,他们还要在宫里处置一些朝务,并由皇帝派人监督。
文华殿内。
早就摆好了不少的案桌和软垫,众大臣可以坐下来处理和商讨这些事务,有很多已经积压很久的,三四个月和半年左右积压的事务为常态,有很多事情大臣都以为皇帝给遗忘了,谁知道也只是留中不发。
李东阳过去跟户部尚书佀钟讨论了很久,回来时没人跟着,在场之人也刻意跟他保持距离,以便他能去跟刘健单独商讨事情。
李东阳将一份并不算是奏疏,只是陈报的书折,递送到刘健面前,道:“去年内府增加白银二百多万两,开销达到一百二十六万两,也算是创了过去几年之最。”
“哦?”
刘健对付内府的开销一直不太清楚,闻言不由拿起来看过。
李东阳注解道:“半数以上是从海外带回来的,具体是从何处掠回来的,外人并不知晓。倒是听说开春之后再派船出海,还能带回来不少。”
刘健脸上带着几分担忧之色道:“白银突然增加,只怕会带来物价腾贵。”
虽然这时代还没有一些经济学的概念,但货币增发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理论,在这些传统文臣心中,也是有个大致轮廓的,作为治国之臣,如果连这基本的道理都不懂,那他刘健也不用混了。
“说来也奇怪。”李东阳道,“内府增加的开销,除了基本的修造殿宇、道观之用,剩下的都是用在军需开支上,尤其是大批采购了军粮,甚至还在西北收购了不少商贾开垦种植出来的粮食,但就算是这样,今年冬天粮价仍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,没涨反倒是降了。”
“是吗?”
刘健也不由皱眉。
虽然内阁大臣等于是没有正式头衔的宰相,处理的都是国事,但本身内阁大臣并不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直接挂钩,关于市井粮价等事情,他们也只是听别人讲,并不会亲自去查看。
李东阳又拿出一份,递给刘健,刘健随即也打开看过。
“这是东厂呈报的,北方各地粮食价格,从去年春荒之后的对比变化,各种作物的价格上面都有,就算不清楚几分真几分假,但跟户部那边问过,基本与实际情况没有差别,而且秋粮之后总结的,去年也不算是风调雨顺,各处闹灾荒的情况仍旧常见,但在赈灾幅度上并未削减,但就是年底……府库存粮还有所增加。”
李东阳说完,而已在等刘健给出意见。
刘健道:“若是地方官为掩饰灾祸,粉饰太平,以至横征暴敛的话,不可接受,应当彻查。”
“无从查起。”李东阳道,“可能是过去几年的存粮,都在去年放出来,这可能会带来春荒之后的粮食价格。难说。”
仍旧没有头绪。
明明粮食没有丰产,皇帝从海外带来那么多白银,本来应该导致通货膨胀,毕竟粮食价格是最直观的表现,但结果却是粮食价格不升反降,百姓生活平稳,也没出现横征暴敛,甚至是朝廷强行纳粮的情况。
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合理。
“再查查。”刘健也没什么意见,只能是保留意见。
李东阳点点头道:“事还是要查的,目前还有个消息,就是开春之后,张秉宽将会在永平府等地推广新的粮食作物,这件事可大可小,陛下已经准允,并且不打算通过朝廷来决定。那要不要……”
这意思很明显,我们要不要死命抗争,不允许张周乱来呢?
刘健也没有给出准确态度。
二人沉默之后,刘健突然问道:“内阁这几日没见过张廷勉的上奏,你今日可有见过?”
“也未曾。怎么……”李东阳本想问,为什么突然这么关心张老头?
刘健道:“西北的事情上,他可说是做了一手好文章,先是参劾马仪,带动参劾王守仁,让人以为他独树一帜,或是掌控全局,到头来却是个笑话!他儿子却是跟着马仪出征草原,还立下军功,现在居然要论功行赏,这是何道理?”
刘健也恼了。
当初要不是看张懋极力参劾马仪,内阁也不会那么笃定西北的战事已休,也就不会在谢迁的问题上出这么大的纰漏。
而眼下刘健手上正拿着皇帝给发下来的论功行赏的册子,今天众大臣移步到文华殿商议事情,也主要是商量怎么给有功将士论功,刘健想到自己被张懋晃点,自然心里很气愤。
李东阳对此事倒显得很平静,道:“张廷勉看似深谋远虑的老狐狸,但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屡屡贪小失大,先是坐视张秉宽崛起,而今亲自领兵仍看不清楚局势,可说是老糊涂了。这会他就算是知晓草原的捷报,又能做什么?灰溜溜装做什么不知,或就被人遗忘,这会他越是跳脚,越容易被人抓住把柄,这种人……唉!不足与谋!”
刘健道:“陛下此番留他在西北,摆明是要他好看。他既然不忍心将这脓挑破,那我们就帮他一把。回头再寻人,一定要暗地里找寻,去参劾他无所作为老迈昏聩。”
李东阳笑道:“这不成了痛打落水狗?”
刘健面色带着几分狠辣道:“他不落水,落水的就是我们!这种人……太平窝里蛮横久了,见不得风浪,就算他想激流勇退,我们也要往前推他一把,都督府的恩怨矛盾,不是他想罢休就能罢休的。”
“嗯。”李东阳点头。
似乎在对待张懋的问题上,二人是能完全达成共识的。
……
……
宁夏,花马池。
张懋坐在那,一脸淡漠的神色,而眼前钟德才还在宣读详细的战报,有部分还是张锐亲自写的,至于一旁的柳景简直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“嗯嗯,说说吧,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,现在吾儿都带兵退出草原,跟大同的兵马汇兵一处了,总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吧?你们说说,老夫继续装聋作哑,别人就会把老夫那点丑事都忘了吗?那个谁,你不是很能耐吗?参劾这个参劾那个的,老夫以后还有脸面回京吗?”
张懋并不认为这错误是自己造成的。
他当然要赖着给他出主意的柳景,这会他恨不能扒了柳景的皮。
柳景也是一脸苦恼,叹息道:“公爷,您不都已经怪责过了吗?今日怎就还旧事重提了?咱不都想好办法来找补了吗?”
“放屁!”
张懋一拍桌子,身子腾地站起道,“老子辛辛苦苦半辈子积累出来的名望,就这么一朝丧,明明吾儿打了胜仗,别人却好像笑话傻子一样笑话老子,还让老子感谢你不成?也就是老子现在还有重任在身,不然早就该找个地方弄跳绳子挂上去自我了断!”
钟德才急忙道:“公爷,您可不能如此啊。”
张懋本来怒气是朝着柳景撒的,听了这话不由怒气冲冲瞪着钟德才,意思是,不能如此还用你来提醒?老子不知道自己这条命金贵?
柳景道:“现在朝廷的调令还没来,至于您是功还是过,恐怕也不好说,要不您……亲自上一道请罪的奏疏,让陛下看在您三朝老臣的份上,将您……”
张懋皱眉道:“你又要出馊主意?”
“这怎会是馊主意呢?我全都是为了公爷您好啊。您想想,这事要是您不提的话,那还不有人出来做文章?”柳景急忙道。
张懋冷笑道:“本来老夫上疏请罪,或也是个选择,但经过你这一说,老夫便知道此事不可取。”
“这……”柳景也一脸尴尬。
咋的,我提了就不好使,意思是我出的都是馊主意呗?
张懋道:“先是把朱东旸带沟里去了……不对,你先把你自己带沟里去,当初要不是太皇太后保你,估计你自己都死了几百回了吧?年老之后回朝,真以为自己半辈子历练出什么水平来了?却不知,下棋步步臭子,还以为自己多能耐呢!老子就算是死,也不会再听你的建议。”
钟德才也急忙道:“公爷,在下也觉得这会不能上奏请罪,或许陛下正发愁如何给您治罪,您这么上奏了,可正中陛下下怀。”
“对!”
张懋道,“老子就算死,也不能认错!老子只是就事论事,当初马仪不听号令带兵进草原,难道老子不能参劾他?就算他带了吾儿去打仗又如何?老夫参劾他的时候,避亲了吗?现在打了胜仗就觉得是老夫错了?错在何处?”
柳景小声嘀咕道:“朝中那位谢阁老,估计跟您一样的想法吧。”
“你说什么?”张懋气不打一处来。
你居然拿我跟一个下了诏狱的人相比?
柳景也有些不爽,这次干脆把声音提高了些许道:“在参劾马总兵这件事上,公爷的确是做错了,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,若您不提的话,只怕陛下会更恼怒,您可能一时半会都别想回京。”
张懋道:“既然陛下瞧不上我,还留我在西北作甚?西北这风沙这么大,以为好吃好喝呢?陛下信任谁,就让谁来!”
“公爷……”
就在张懋发牢骚时,外面传来传令官的声音。
“有屁快放!”张懋的脾气也不好,完全没有绅士风度。
传令官听张懋在里面发脾气,都不敢往里面进,急忙道:“有京中的旨意传来,说是让您继续留守在宁夏,传信的人已经进军营了,您要不要出去看看?”
“什么?”
张懋张大嘴,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柳景面带惊讶之色道:“大同的战报刚传来,陛下留您在西北的旨意就到了?看来……陛下是早有准备啊。”
“哼!”
张懋又怒瞪柳景一眼,随即快步出营帐而去。
……
……
入夜。
戏楼内,张周在会见张永。
张永笑眯眯道:“陛下留英国公在宁夏,对咱是好事,京营上下如今提到公爷您,无不带着敬仰,都说当世没人能超过您的,就算是古往今来,您也是头号的谋臣和将帅,天底下带兵之人,谁能与您相及呢?”
张周道:“这话不能乱说。我靠的不是出谋划策,更多是提供了个新武器,还有给他们提供了个平台而已。”
“平台?是木台……还是戏台?”张永还不太理解。
张周笑道:“我就是个戏班的掌柜,把唱戏的人带上戏台,表现在他们个人,我只是作为旁观者。他们有了成绩,会往我脸上贴金,我也就跟着沾沾光而已。”
张永急忙道:“公爷您可真是自谦了,那一个个的,哪个不是您慧眼识珠给栽培起来的?要是没您,敢说这朝中没一人有这能耐。”
“呵呵。”张周只是笑了笑。
成者为王,现在大明各处都在打胜仗,张永要巴结他,自然会处处说他的好话。
奉承话虽然听起来别扭,但听久了……连张周都觉得,伸手不打笑脸人,谁会把这样一个说好话的人给拒之门外呢?
“既然英国公回不来,公爷,来年京营的采办等事,可就由您来做主,初步的预算,来年京营在军械等开销上,大概是十三万两白银,如果再加上粮饷等,来年大概是需要用到三十万两开外。”
“哦,挺多。”张周点头。
大明的赋税主要还是收米粮,白银收入在二三百万两,加上米粮大概大概就是六七百万两的价值。
京营开销只占到大明朝廷收入的二十分之一,也算是比较合理的。
张永道:“但若是来年开春,陛下要御驾亲征的话,这银子就不够了!先不论能不能打出去,就说筹备一下……多造一些军械,那就需要增加一倍都不止。户部肯定是指望不上的,这大冬天的,听说铁矿和煤矿的产量都下来了,开春之前要造个火器什么的,估计也要多耗费不少呢。”
张周笑道:“张公公果然是有先见,有准备之人。”
“没办法。”张永道,“陛下先前的确是说过,要准备在开春出塞征战的,这一出征,怎么也要筹备个二三十万兵马的粮草、军械和辎重,就算是京营,怕也要调出五六万人,如果再从各处征调一些,就怕不够。”(本章完)
皇帝病后第一次上朝,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便先离开,但大臣却并未就此离去,他们还要在宫里处置一些朝务,并由皇帝派人监督。
文华殿内。
早就摆好了不少的案桌和软垫,众大臣可以坐下来处理和商讨这些事务,有很多已经积压很久的,三四个月和半年左右积压的事务为常态,有很多事情大臣都以为皇帝给遗忘了,谁知道也只是留中不发。
李东阳过去跟户部尚书佀钟讨论了很久,回来时没人跟着,在场之人也刻意跟他保持距离,以便他能去跟刘健单独商讨事情。
李东阳将一份并不算是奏疏,只是陈报的书折,递送到刘健面前,道:“去年内府增加白银二百多万两,开销达到一百二十六万两,也算是创了过去几年之最。”
“哦?”
刘健对付内府的开销一直不太清楚,闻言不由拿起来看过。
李东阳注解道:“半数以上是从海外带回来的,具体是从何处掠回来的,外人并不知晓。倒是听说开春之后再派船出海,还能带回来不少。”
刘健脸上带着几分担忧之色道:“白银突然增加,只怕会带来物价腾贵。”
虽然这时代还没有一些经济学的概念,但货币增发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理论,在这些传统文臣心中,也是有个大致轮廓的,作为治国之臣,如果连这基本的道理都不懂,那他刘健也不用混了。
“说来也奇怪。”李东阳道,“内府增加的开销,除了基本的修造殿宇、道观之用,剩下的都是用在军需开支上,尤其是大批采购了军粮,甚至还在西北收购了不少商贾开垦种植出来的粮食,但就算是这样,今年冬天粮价仍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,没涨反倒是降了。”
“是吗?”
刘健也不由皱眉。
虽然内阁大臣等于是没有正式头衔的宰相,处理的都是国事,但本身内阁大臣并不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直接挂钩,关于市井粮价等事情,他们也只是听别人讲,并不会亲自去查看。
李东阳又拿出一份,递给刘健,刘健随即也打开看过。
“这是东厂呈报的,北方各地粮食价格,从去年春荒之后的对比变化,各种作物的价格上面都有,就算不清楚几分真几分假,但跟户部那边问过,基本与实际情况没有差别,而且秋粮之后总结的,去年也不算是风调雨顺,各处闹灾荒的情况仍旧常见,但在赈灾幅度上并未削减,但就是年底……府库存粮还有所增加。”
李东阳说完,而已在等刘健给出意见。
刘健道:“若是地方官为掩饰灾祸,粉饰太平,以至横征暴敛的话,不可接受,应当彻查。”
“无从查起。”李东阳道,“可能是过去几年的存粮,都在去年放出来,这可能会带来春荒之后的粮食价格。难说。”
仍旧没有头绪。
明明粮食没有丰产,皇帝从海外带来那么多白银,本来应该导致通货膨胀,毕竟粮食价格是最直观的表现,但结果却是粮食价格不升反降,百姓生活平稳,也没出现横征暴敛,甚至是朝廷强行纳粮的情况。
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合理。
“再查查。”刘健也没什么意见,只能是保留意见。
李东阳点点头道:“事还是要查的,目前还有个消息,就是开春之后,张秉宽将会在永平府等地推广新的粮食作物,这件事可大可小,陛下已经准允,并且不打算通过朝廷来决定。那要不要……”
这意思很明显,我们要不要死命抗争,不允许张周乱来呢?
刘健也没有给出准确态度。
二人沉默之后,刘健突然问道:“内阁这几日没见过张廷勉的上奏,你今日可有见过?”
“也未曾。怎么……”李东阳本想问,为什么突然这么关心张老头?
刘健道:“西北的事情上,他可说是做了一手好文章,先是参劾马仪,带动参劾王守仁,让人以为他独树一帜,或是掌控全局,到头来却是个笑话!他儿子却是跟着马仪出征草原,还立下军功,现在居然要论功行赏,这是何道理?”
刘健也恼了。
当初要不是看张懋极力参劾马仪,内阁也不会那么笃定西北的战事已休,也就不会在谢迁的问题上出这么大的纰漏。
而眼下刘健手上正拿着皇帝给发下来的论功行赏的册子,今天众大臣移步到文华殿商议事情,也主要是商量怎么给有功将士论功,刘健想到自己被张懋晃点,自然心里很气愤。
李东阳对此事倒显得很平静,道:“张廷勉看似深谋远虑的老狐狸,但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屡屡贪小失大,先是坐视张秉宽崛起,而今亲自领兵仍看不清楚局势,可说是老糊涂了。这会他就算是知晓草原的捷报,又能做什么?灰溜溜装做什么不知,或就被人遗忘,这会他越是跳脚,越容易被人抓住把柄,这种人……唉!不足与谋!”
刘健道:“陛下此番留他在西北,摆明是要他好看。他既然不忍心将这脓挑破,那我们就帮他一把。回头再寻人,一定要暗地里找寻,去参劾他无所作为老迈昏聩。”
李东阳笑道:“这不成了痛打落水狗?”
刘健面色带着几分狠辣道:“他不落水,落水的就是我们!这种人……太平窝里蛮横久了,见不得风浪,就算他想激流勇退,我们也要往前推他一把,都督府的恩怨矛盾,不是他想罢休就能罢休的。”
“嗯。”李东阳点头。
似乎在对待张懋的问题上,二人是能完全达成共识的。
……
……
宁夏,花马池。
张懋坐在那,一脸淡漠的神色,而眼前钟德才还在宣读详细的战报,有部分还是张锐亲自写的,至于一旁的柳景简直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“嗯嗯,说说吧,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,现在吾儿都带兵退出草原,跟大同的兵马汇兵一处了,总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吧?你们说说,老夫继续装聋作哑,别人就会把老夫那点丑事都忘了吗?那个谁,你不是很能耐吗?参劾这个参劾那个的,老夫以后还有脸面回京吗?”
张懋并不认为这错误是自己造成的。
他当然要赖着给他出主意的柳景,这会他恨不能扒了柳景的皮。
柳景也是一脸苦恼,叹息道:“公爷,您不都已经怪责过了吗?今日怎就还旧事重提了?咱不都想好办法来找补了吗?”
“放屁!”
张懋一拍桌子,身子腾地站起道,“老子辛辛苦苦半辈子积累出来的名望,就这么一朝丧,明明吾儿打了胜仗,别人却好像笑话傻子一样笑话老子,还让老子感谢你不成?也就是老子现在还有重任在身,不然早就该找个地方弄跳绳子挂上去自我了断!”
钟德才急忙道:“公爷,您可不能如此啊。”
张懋本来怒气是朝着柳景撒的,听了这话不由怒气冲冲瞪着钟德才,意思是,不能如此还用你来提醒?老子不知道自己这条命金贵?
柳景道:“现在朝廷的调令还没来,至于您是功还是过,恐怕也不好说,要不您……亲自上一道请罪的奏疏,让陛下看在您三朝老臣的份上,将您……”
张懋皱眉道:“你又要出馊主意?”
“这怎会是馊主意呢?我全都是为了公爷您好啊。您想想,这事要是您不提的话,那还不有人出来做文章?”柳景急忙道。
张懋冷笑道:“本来老夫上疏请罪,或也是个选择,但经过你这一说,老夫便知道此事不可取。”
“这……”柳景也一脸尴尬。
咋的,我提了就不好使,意思是我出的都是馊主意呗?
张懋道:“先是把朱东旸带沟里去了……不对,你先把你自己带沟里去,当初要不是太皇太后保你,估计你自己都死了几百回了吧?年老之后回朝,真以为自己半辈子历练出什么水平来了?却不知,下棋步步臭子,还以为自己多能耐呢!老子就算是死,也不会再听你的建议。”
钟德才也急忙道:“公爷,在下也觉得这会不能上奏请罪,或许陛下正发愁如何给您治罪,您这么上奏了,可正中陛下下怀。”
“对!”
张懋道,“老子就算死,也不能认错!老子只是就事论事,当初马仪不听号令带兵进草原,难道老子不能参劾他?就算他带了吾儿去打仗又如何?老夫参劾他的时候,避亲了吗?现在打了胜仗就觉得是老夫错了?错在何处?”
柳景小声嘀咕道:“朝中那位谢阁老,估计跟您一样的想法吧。”
“你说什么?”张懋气不打一处来。
你居然拿我跟一个下了诏狱的人相比?
柳景也有些不爽,这次干脆把声音提高了些许道:“在参劾马总兵这件事上,公爷的确是做错了,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,若您不提的话,只怕陛下会更恼怒,您可能一时半会都别想回京。”
张懋道:“既然陛下瞧不上我,还留我在西北作甚?西北这风沙这么大,以为好吃好喝呢?陛下信任谁,就让谁来!”
“公爷……”
就在张懋发牢骚时,外面传来传令官的声音。
“有屁快放!”张懋的脾气也不好,完全没有绅士风度。
传令官听张懋在里面发脾气,都不敢往里面进,急忙道:“有京中的旨意传来,说是让您继续留守在宁夏,传信的人已经进军营了,您要不要出去看看?”
“什么?”
张懋张大嘴,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柳景面带惊讶之色道:“大同的战报刚传来,陛下留您在西北的旨意就到了?看来……陛下是早有准备啊。”
“哼!”
张懋又怒瞪柳景一眼,随即快步出营帐而去。
……
……
入夜。
戏楼内,张周在会见张永。
张永笑眯眯道:“陛下留英国公在宁夏,对咱是好事,京营上下如今提到公爷您,无不带着敬仰,都说当世没人能超过您的,就算是古往今来,您也是头号的谋臣和将帅,天底下带兵之人,谁能与您相及呢?”
张周道:“这话不能乱说。我靠的不是出谋划策,更多是提供了个新武器,还有给他们提供了个平台而已。”
“平台?是木台……还是戏台?”张永还不太理解。
张周笑道:“我就是个戏班的掌柜,把唱戏的人带上戏台,表现在他们个人,我只是作为旁观者。他们有了成绩,会往我脸上贴金,我也就跟着沾沾光而已。”
张永急忙道:“公爷您可真是自谦了,那一个个的,哪个不是您慧眼识珠给栽培起来的?要是没您,敢说这朝中没一人有这能耐。”
“呵呵。”张周只是笑了笑。
成者为王,现在大明各处都在打胜仗,张永要巴结他,自然会处处说他的好话。
奉承话虽然听起来别扭,但听久了……连张周都觉得,伸手不打笑脸人,谁会把这样一个说好话的人给拒之门外呢?
“既然英国公回不来,公爷,来年京营的采办等事,可就由您来做主,初步的预算,来年京营在军械等开销上,大概是十三万两白银,如果再加上粮饷等,来年大概是需要用到三十万两开外。”
“哦,挺多。”张周点头。
大明的赋税主要还是收米粮,白银收入在二三百万两,加上米粮大概大概就是六七百万两的价值。
京营开销只占到大明朝廷收入的二十分之一,也算是比较合理的。
张永道:“但若是来年开春,陛下要御驾亲征的话,这银子就不够了!先不论能不能打出去,就说筹备一下……多造一些军械,那就需要增加一倍都不止。户部肯定是指望不上的,这大冬天的,听说铁矿和煤矿的产量都下来了,开春之前要造个火器什么的,估计也要多耗费不少呢。”
张周笑道:“张公公果然是有先见,有准备之人。”
“没办法。”张永道,“陛下先前的确是说过,要准备在开春出塞征战的,这一出征,怎么也要筹备个二三十万兵马的粮草、军械和辎重,就算是京营,怕也要调出五六万人,如果再从各处征调一些,就怕不够。”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