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书不可一日不读书,闲则废矣!
刘懿从小久受其父刘权生的严苛教导,晨读已经成了习惯,原本想着酒楼中午营业,开酒楼便可以睡个懒觉,可六年之习性,早已深入骨髓,何况还莫名接了五郡平田令这么个差事,不仔细研究研究那本《五谷民令》,恐怕还真应付不来。
天还未亮,刘懿便兀自爬起,把小阁楼的炭火填满,一边围炉煮茶,一边读起了《五谷民令》。刘懿一目十行,小一会儿,他便把整本书读了个大概,在钦佩编纂之人精湛的水平的同时,他对自己的职责,也有了进一步了解。
总的来说,五郡平田令主要负责督导华兴等五郡对《五谷民令》政策的落实情况,政策实施的主体,还是各郡的郡守府,从表面来看,这是一个十分清闲的官职,不过,对一些重要章节细细研读,刘懿发现了五郡平田令履行职责的难点所在,世家大族。
所谓平田均田,平谁的田?均的又是谁的田?下等贫农和寒门手里肯定都是租赁的田地,寻常百姓能有个一亩三分地已是殊为不易,唯独哪些如凌源刘氏一般的世族豪阀,手中田地无数,他们数代积累,通过卑劣手段,从百姓身上掠夺了大量田产,而后,他们用这些田产招募私兵、豢养死士,又用这些私兵死士去继续掠夺,继而一点点抽干百姓们的血,愈发壮大。
刘懿需要做的重中之重,就是想方设法搞定这些形形色色的世族,让他们把手里的地契老老实实地交出来。
想到这里,刘懿没有继续往下想,下面的事情,也不是他一个小小令官应该想的。
少年围炉烤火,一颗闷骚的心逐渐激动:所谓学者为人,天下无实学;仕者为己,天下无善政。若有机会一展所学后马放南山,岂不是更加快意!
此刻的刘懿,已经完全忘记了儿时开酒楼、隐闹市的心愿,取而代之的,是一颗燃烧不熄的壮志雄心。
想着想着,刘懿不禁拿起了一本父亲早年批注过的一本论语,论语的扉页,有一行小小的、不易察觉的按语:诸子百家,无分你我,当此颓废之世,当为天下师,不可为天下器。为天下器者,必行诡道小计,心术不正,其身必为刍狗。为天下师者,必行正道大义,其身不朽也!
短短两行字,却让刘懿胸中豪情平地骤起,他拿起师傅死士辰的遗物‘辰剑’,左手一掂,右手一按剑扣,但闻英挺雄长的‘辰’剑发出一阵清越振振之音,青光乍闪,长剑滑出剑鞘一尺许,随着剑身完全抽出剑鞘,一道清冷的光芒在阁楼中闪烁不定,若在阁楼外遥观,恍若一面铜镜的反光。
刘懿端详剑锋有许,又以手指轻弹剑身,青扬的金声嗡嗡绕梁,绵长的振音如巨浪一般,彻彻底底掀翻了刘懿恬淡安逸的心海。
振音稍息,刘懿横刃在前,凝视长剑,双目和剑锋一样锐利,心中澎湃不已:好男儿身居天下,若不能建功立业,名扬四海,岂非空来世间走一遭?
少年的梦想总是千变万化,成年人的面孔总是千篇一律,在身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和一股不知名力量的推动下,刘懿终于走出了酒楼,走进了庙堂与江湖。
守真志满,逐物意移,这孩子的未来,咱们,且走且看!
......
四楼一会之后,为让刘懿在诏命传到之前,尽快熟悉五郡平田令的职责,同时做好准备工作,本想在望南楼享受几年清闲日子的夏晴,被刘权生强买强卖,心不甘情不愿地接过了酒楼所有的营生。
提起这事儿,这夏大脑袋总是一肚子怨气儿,这几天有事儿没事儿便要拎着刘懿的耳朵,将他拾倒一番。刘懿不在,便拿着小账房皇甫录撒气,整日叨咕‘老子吃着马草,干着人事儿,什么世道啊’。
总是,这几天的望南楼,气氛很融洽!
......
刘权生一直认为:绝对的忠诚建立在深厚的友谊之上。
所以,他才会很早安排一群资质上佳的小黄髫去做刘懿的玩伴,为了从小培养他们的友谊,刘权生甚至专门给刘懿安排了玩耍的时间,可谓用心良苦啊!
子归五小中,刘懿最为全面,但以智计见长,应成一心想成为名声赫赫的大侠,李二牛打算做封狼居胥的将军,王三宝胆小怕事却又才华横溢,皇甫录聪明机警擅长诡道。
三人成虎,刘权生相信:有这些孩子在刘懿身侧辅佐,刘懿将来,定能成一番大气候。
这几个孩子,也都在为了各自的向往,忙碌着。
这几日的皇甫录,白天忙忙碌碌,晚间还要去子归学堂学习晚课,忙得不可开交,人在事儿上磨,在夏晴劈头盖脸的教育下,仍是少年的皇甫录变得愈发成熟稳重。
郡守应知的宝贝儿子应成自从得到了刘懿赠予的《石鲸剑》谱,便自称已经感悟天道,带着足足的干粮,躲到了凌源山脉。临走前,这家伙豪情壮志地声称自己在三年之内,定到下巅倒马,十年之内,定成中巅致物,四十岁之前,定可上巅通玄,成为一代剑神。可惜,应成这话还没等说完,便被火爆脾气的乔妙卿一脚卷出了望南楼!
王三宝近期可是神龙见首不见尾,也不知是哪位流落街头的大仙儿,十铢钱卖给了王三宝一本《天花卷》,据那大仙儿所说,学成此卷,可千变万化,一句话迷得王三宝除了郡守府和望南楼,整日哪也不去,憋在家里,追寻千种风情。直到很多年以后,刘权生老之将至,回味往事时,才笑着成人当年赠送王三宝《天花卷》的那位乞丐,是他找人假扮的。
乔妙卿日子过得倒是清闲,整日在望北楼内混吃混喝,撒个娇、卖个乖,夏晴就得好吃好喝的供着,没了爹娘在身边看管,这小娇娘儿懒得可以。十五名死士散落在望南楼周围,自谋生计,这让‘穷困潦倒’的夏晴寻到了一丝心理安慰,最起码,他不用担心地痞流氓在望南楼醉酒撒泼了。
而此时的刘懿,正抱着本《五谷民令》,独自一人在望南楼四楼参悟。
.....
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;无惛惛之事者,无赫赫之功。
十一月十五日夜,望南楼顶仍有一盏小灯在顽强苟且,这已经是刘懿仔仔细细、从上到下翻阅《五谷民令》的第一百三十五遍,每每看完,仍然心有波涛,久久不能释怀。
万籁俱寂,刘懿端着一盏明暗交错的小灯,兀自站在小扃前,思从心来:古往今来,许多世家,无非积德。可已有过接触的世族中,凌源刘氏、彰武樊氏、宣怀赵氏,都是占田为王之主。这些世族多发迹于神武帝时期,以手中田地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基础,以侨姓大族的政治势力和当年所立功勋为后盾,不择手段地‘求田问舍’,经过两代或数代积累,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私有田庄,借此进一步建立起一个可以独霸一方的门阀体系。
到了现帝时期,土地兼并之风更盛,甚至连以往由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,这时也遭到豪强大族的圈占。传言曲州江氏一族在中原腹地凿山浚湖、陟岭造峻、伐木开径,从者千余,场面和声势不可谓不壮观。
一叶知秋,当今天下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占有程度,由此可见一斑!
换成谁是天子,对这种事情,都无法容忍吧。
刘懿紧紧握着手中卷册,胸腔中烈火熊熊,在他看来,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农书,而是可以掘了世族基土的天铲。
书中均田、平田两章,直切要害,明确田地可租不可卖,具体说明了此令之下的地主、世族、富农、贫农所得田地之多少,规定了十五岁以上成年男子及妇女可得露田、桑田、麻田、宅田之明细,宽泛却又精准。
字里行间不难猜测,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,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,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。
此令若行,穷人有饭吃,富人也会有些无关紧要的余粮,两全其美。
不过,天下之事,全在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,小门小户和无依无靠的小地主倒是无关紧要,若遇占地千亩万亩的大户,恐怕会阻力万千呐。
自己并无施政之地,甚至连诏命文书都没有,‘五郡平田令’一职用意明显,那便是让自己去从中斡旋,说得直白一点,是让自己从这些大族口中抢肉。
刘彦不禁痴痴一笑:嘿,当真春风无处不楼台啊。
在大汉帝国五百年的漫漫长河中,汉武帝和光武帝都面对过土地兼并的问题,汉武帝选择了迁徒富户,光武帝选择了整顿吏治,两位千古一帝都不敢如陛下这般大开大合,直接向世族豪阀捅刀子,看来,这位当今天子并不想市井传言那般软弱怯懦,真乃雄才大略之主啊!
合上《五谷民令》,刘懿神情有些疲惫,歪坐在小扃口,屋内热气从自己眼前悠悠飘到窗外,冷热交替,淡薄霜气渐渐铺盖了嘴上绒胡,刘懿拂袖抹了抹嘴唇,舌头不经意间舔到了绒胡,微微一愣,兀自笑道: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,原来自己也是个半大小伙子了,整日窝在个酒楼里,不成体统,也该出来做点事儿喽!
一家望断路茫茫,六十年来雪上霜,胡子上的霜一刻不擦便会有冻住的危险,何况国之大策已经一甲子没有改变的大汉王朝,推行《五谷民令》这事儿,听起来容易,做起来,还真的挺棘手。
回想起父亲口述的天下世族分布图,睿智的刘懿稍一动脑,便猜出了天子为何率先于五郡行策,可自己左右猜想,也仅能用父亲曾是天子宠臣刘权生,来搪塞天子诏命自己这个毛头小子担此要职的原因。
窗外冷风吹过,打乱了刘懿的思绪,少年憨声一笑,自言自语:管他呢,政令施行自有政令,看来自己这五郡平田令,怕是少不了和五郡世族斗智斗勇喽!为了好好与这些个世族斗争一番,自己还需积蓄实力,寻找帮手啊。
熄了灯,窗外两番星聚,窗内好梦迢迢。
梦里,乔妙卿长出了一双小凤翅,挟着自己遨游五郡,在乔妙卿的保护之下,敌人的刀枪剑戟无法伤及自己分毫。可行到一座小山时,乔妙卿突然将自己撇到一处贼窝,洒然飞走,自己慌忙大喊‘妙卿救我’,可那看似心冷的要命的乔妙卿,终是没有理会。
刘懿猛地惊醒,奋力爬到桌边,奋笔疾书:生死不能握在一个人手里!
夜色昏沉,刘懿没有注意到的是,在他提笔瞬间,笔锋上的一点墨水裹挟劲道,将墙面凿开了一个黄豆大小的小坑儿,如武人一拳破风。
......
十六日的寒晨,在应成和王三宝两个‘内鬼’的策应之下,刘懿摸着漆黑,小心地躲过夜巡卫士,窜到了郡守府内宅,来到内宅之时,应知已经翘首以待。
百年前三国一统,大汉王朝在重新立国后,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,郡守府必须由内外两府组成,外府用以办公理事,内府则供在任郡守及家人居住,如此构造,一为方便郡守处理急难险重,减少来回奔波的时间,二为郡兵可以充当护卫,能够随时保护郡守及亲眷的安全,可谓一举两得。所以这郡守府内宅又叫应府,当然,未来也可能叫成赵钱孙李府。
比起应知常呆的外府侧室,内府寒酸的紧,据应成闲聊所说,其父应知上任后,这内府再没有翻新过,屋里用的物件儿,大多也都是从长安带过来的。前段日子的水患,应成更是爹娘将攒下来的半辈子秩俸都花销了出去,不得不叫人唏嘘赞叹。
天下间如应知一般中正良直的纯臣,不在少数,但如应知一般,有刘权生和塞北黎两名得力干将内外相帮的臣子,却少之又少,刘彦撒出去的种子,大多数都如苏冉那般,野蛮生长,任凭雨打风吹,意志力顽强的,便能破开坚硬的顽石,开辟一方沃土,能力稍弱的,便如石沉大海,杳无音讯了。
弱肉强食,适者生存,这个世界的千古法则,从来没有变过。
应成娘是个样貌普通、性格温良的妇人,应知屈尊将刘懿引入偏厅后,两碟小菜和一盆稀粥便被应成娘随之端上,搞得刘懿倒是受宠若惊。
朴素的饭菜过后,应成匆匆忙忙带着王三宝赶往子归学堂上早课,应成娘收拾完残羹后,也躲了出去,偏厅内仅留下对坐而清饮的两人,一个满面堆笑,一个眉清目澈。
对于刘懿,这位封郡大吏此前仅是知晓和听说,知道那日刘彦四人秘密会晤之后,应知才旁敲侧击地打听起这位北城少年。今日之前,在应知心中,这位面值七分的玉冠,仅是有了一位好师傅、好父亲,多读了些书、脑子顺带灵光些而已,其他与常人无异,这样的孩子,一郡之内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,不足为奇。
对于应知,刘懿倒是敬佩得很,不揽私财、坚韧不拔,比起樊听南的豪迈和苏冉的热烈,更多了一份中原士人的内敛和儒雅。抛开这些,仅从应知处理水患先公后私的处事态度来看,此人便值得刘懿尊重。
“刘平田清早赶来,不知所谓何事啊?”
应知以官相称,开门见山,看样子,他把这次会谈当做了公事。
刘懿自小便在酒楼帮忙,已经养成了见人说人话、见鬼说鬼话的习惯,见应知一脸严肃,他也收起了笑容,恭恭敬敬地道,“应大人折煞小子了,若没有应大人提点,小子也不能受此官差。今日来此,特来拜谢大人恩情。”
应知公事公办,面上不露声色,“哈哈!那倒不必,对于刘平田的仕途,老夫并未多做干预,全都是你父亲的举荐之功,别忘了,你爹可是天子宠臣,就连我这个近侍黄门郎,都不见得比你爹更能俘获圣心。”
刘懿愈发恭谨,“应大人见笑啦。”
应知摆了摆手,咽了一口热茶,轻声道,“刘平田均五郡之田地既有我华兴一郡,刘平田如有所求所需,本郡守自然责无旁贷。不过,刘平田应该知道,我华兴郡刚刚经历水患,官府贫穷,百废待兴,恐怕,我郡百姓纵有拳拳报国之心,也是有心无力啊!”
刘懿还是有些稚嫩,见这位官场老油条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势,刘懿决定曲线救国,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后,恭谨地对应知说道,“小子久在家父身边,总听家父提起应大人光明磊落、豪杰仗义、忠正良直,只要是有利于国家一统、百姓福祉之事,于公于私,应大人都会出手相助,乃大汉郡守之楷模。”
应知是何等精明的人,三角眼一提,咧嘴一笑,“臭小子,去去去!别和你爹一般,说个话要拐个十万八千里的弯儿,老夫可不吃这一套。”
应知嘴上说着不要,心里却很诚实,面对刘懿的一番糖衣炮弹,脸上露出了沾沾自喜的微笑。
见应知面露喜色,刘懿那张鹅蛋脸顿时挒成了倭瓜,有点谄媚地对应知说,“小鬼儿哪里敢在阎王面前撒野,今日来此,斗胆向阎王爷搬些鬼兵鬼将,行走五郡,也好应对牛鬼蛇神啊!”
应知疑惑问道,“就这事儿?”
刘懿斩钉截铁,“就这事儿!”
应知抿了一口野山茶,问道,“你爹可是致物境的天仙,有他在,还用得着我手底下这些牛头马面?”
“家事有家法,国难有国兵,自不可同语。”刘懿神色忽然有些没落,“如果一辈子都要背负‘靠爹吃饭’的标签,我这一生,会很窝囊吧。”
应知并没有感同身受,小眼滴溜溜一转,哈哈一笑,“看在你给我儿子那本《石鲸剑》的份儿上,老夫便助你一臂,说吧,想要多少人马?”
刘懿伸出手指,“郡兵二十人,外加卸甲境界的王大力王大哥,您看如何?当然,跟随我一路平田的官兵,除了官家俸禄外,我这小小的望南楼每月也会拿出一些心意,补贴壮士以家用。如果不幸遇事身亡,除朝廷抚恤外,晚辈愿额外支付十倍之钱银,用以告慰壮士天灵。”
应知眉毛横起,“刘平田,你觉得,人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?”
刘懿面不改色,“江湖腥风血雨,世族贼胆包天,谁又能保证能带着这些人毫发无损的凯旋归来呢?既然注定有死的危险,倒不如在活着的时候,把一切都谈的妥当,省得死前后悔。”
应知没有和刘懿再打嘴仗,淡淡地道,“你小子倒是没有狮子大开口,二十名郡兵倒是不多,可老夫仅有两名郡卫长,处理日常兵务还不够,在这一块儿,你这少年倒是有些狮子大开口了。”
刘懿谄媚地道,“应大人手下猛将如云,还差一个王大哥么?”
应知假装恶狠狠地对刘懿说道,“你这胆大包天的性格,倒是和你爹如出一辙。”
小刘懿仗着年少,开始得了便宜卖乖,“嘻嘻嘻!谢应大人夸奖,那,还劳烦大人知会王大哥一声,小子稍后便去领人了!”
应知开始讨价还价,“那本郡守呢,你许本郡守以何报酬?”
“还您一个五郡太平,还不够?”刘懿这话有些赖皮。
应知怭怭摇头,又微微一笑,命人唤来王大力。说明情况后,王大力爽口答应,王大力不知道的是,他的命运,也就此改变。
刘懿很怕应知反悔,匆匆客套了几句,便强拉硬拽着王大力,消失在废物蔓延的轻雪中。
应知站在偏厅门口,目送那少年缓缓离去,一片片小雪花落到了凌源大地上,一时间,应知竟还有些怀念少年策马的时光,他长叹一声,兀自笑道,“回屋关门,先睡个回笼觉吧!”
素衣唤起风尘叹,犹及功成方还乡,少年,等你凯旋,老夫给你留一碗庆功酒。
......
顶雪独北行,少年刘懿清澈的双眼中多了一丝刚毅,苦读《五谷民令》后,他忽然不想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这一生了,师傅的江湖他没有走,羽妹的江南他没有走,公孙老爷子的江河他没有走,天子的江山他也没有走,若十二岁便窝在一座酒楼里了此终生,岂不寂寞?
‘有一分才,便要放一寸光’,成老,您的话,我已有些懂了。
书不可一日不读书,闲则废矣!
刘懿从小久受其父刘权生的严苛教导,晨读已经成了习惯,原本想着酒楼中午营业,开酒楼便可以睡个懒觉,可六年之习性,早已深入骨髓,何况还莫名接了五郡平田令这么个差事,不仔细研究研究那本《五谷民令》,恐怕还真应付不来。
天还未亮,刘懿便兀自爬起,把小阁楼的炭火填满,一边围炉煮茶,一边读起了《五谷民令》。刘懿一目十行,小一会儿,他便把整本书读了个大概,在钦佩编纂之人精湛的水平的同时,他对自己的职责,也有了进一步了解。
总的来说,五郡平田令主要负责督导华兴等五郡对《五谷民令》政策的落实情况,政策实施的主体,还是各郡的郡守府,从表面来看,这是一个十分清闲的官职,不过,对一些重要章节细细研读,刘懿发现了五郡平田令履行职责的难点所在,世家大族。
所谓平田均田,平谁的田?均的又是谁的田?下等贫农和寒门手里肯定都是租赁的田地,寻常百姓能有个一亩三分地已是殊为不易,唯独哪些如凌源刘氏一般的世族豪阀,手中田地无数,他们数代积累,通过卑劣手段,从百姓身上掠夺了大量田产,而后,他们用这些田产招募私兵、豢养死士,又用这些私兵死士去继续掠夺,继而一点点抽干百姓们的血,愈发壮大。
刘懿需要做的重中之重,就是想方设法搞定这些形形色色的世族,让他们把手里的地契老老实实地交出来。
想到这里,刘懿没有继续往下想,下面的事情,也不是他一个小小令官应该想的。
少年围炉烤火,一颗闷骚的心逐渐激动:所谓学者为人,天下无实学;仕者为己,天下无善政。若有机会一展所学后马放南山,岂不是更加快意!
此刻的刘懿,已经完全忘记了儿时开酒楼、隐闹市的心愿,取而代之的,是一颗燃烧不熄的壮志雄心。
想着想着,刘懿不禁拿起了一本父亲早年批注过的一本论语,论语的扉页,有一行小小的、不易察觉的按语:诸子百家,无分你我,当此颓废之世,当为天下师,不可为天下器。为天下器者,必行诡道小计,心术不正,其身必为刍狗。为天下师者,必行正道大义,其身不朽也!
短短两行字,却让刘懿胸中豪情平地骤起,他拿起师傅死士辰的遗物‘辰剑’,左手一掂,右手一按剑扣,但闻英挺雄长的‘辰’剑发出一阵清越振振之音,青光乍闪,长剑滑出剑鞘一尺许,随着剑身完全抽出剑鞘,一道清冷的光芒在阁楼中闪烁不定,若在阁楼外遥观,恍若一面铜镜的反光。
刘懿端详剑锋有许,又以手指轻弹剑身,青扬的金声嗡嗡绕梁,绵长的振音如巨浪一般,彻彻底底掀翻了刘懿恬淡安逸的心海。
振音稍息,刘懿横刃在前,凝视长剑,双目和剑锋一样锐利,心中澎湃不已:好男儿身居天下,若不能建功立业,名扬四海,岂非空来世间走一遭?
少年的梦想总是千变万化,成年人的面孔总是千篇一律,在身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和一股不知名力量的推动下,刘懿终于走出了酒楼,走进了庙堂与江湖。
守真志满,逐物意移,这孩子的未来,咱们,且走且看!
......
四楼一会之后,为让刘懿在诏命传到之前,尽快熟悉五郡平田令的职责,同时做好准备工作,本想在望南楼享受几年清闲日子的夏晴,被刘权生强买强卖,心不甘情不愿地接过了酒楼所有的营生。
提起这事儿,这夏大脑袋总是一肚子怨气儿,这几天有事儿没事儿便要拎着刘懿的耳朵,将他拾倒一番。刘懿不在,便拿着小账房皇甫录撒气,整日叨咕‘老子吃着马草,干着人事儿,什么世道啊’。
总是,这几天的望南楼,气氛很融洽!
......
刘权生一直认为:绝对的忠诚建立在深厚的友谊之上。
所以,他才会很早安排一群资质上佳的小黄髫去做刘懿的玩伴,为了从小培养他们的友谊,刘权生甚至专门给刘懿安排了玩耍的时间,可谓用心良苦啊!
子归五小中,刘懿最为全面,但以智计见长,应成一心想成为名声赫赫的大侠,李二牛打算做封狼居胥的将军,王三宝胆小怕事却又才华横溢,皇甫录聪明机警擅长诡道。
三人成虎,刘权生相信:有这些孩子在刘懿身侧辅佐,刘懿将来,定能成一番大气候。
这几个孩子,也都在为了各自的向往,忙碌着。
这几日的皇甫录,白天忙忙碌碌,晚间还要去子归学堂学习晚课,忙得不可开交,人在事儿上磨,在夏晴劈头盖脸的教育下,仍是少年的皇甫录变得愈发成熟稳重。
郡守应知的宝贝儿子应成自从得到了刘懿赠予的《石鲸剑》谱,便自称已经感悟天道,带着足足的干粮,躲到了凌源山脉。临走前,这家伙豪情壮志地声称自己在三年之内,定到下巅倒马,十年之内,定成中巅致物,四十岁之前,定可上巅通玄,成为一代剑神。可惜,应成这话还没等说完,便被火爆脾气的乔妙卿一脚卷出了望南楼!
王三宝近期可是神龙见首不见尾,也不知是哪位流落街头的大仙儿,十铢钱卖给了王三宝一本《天花卷》,据那大仙儿所说,学成此卷,可千变万化,一句话迷得王三宝除了郡守府和望南楼,整日哪也不去,憋在家里,追寻千种风情。直到很多年以后,刘权生老之将至,回味往事时,才笑着成人当年赠送王三宝《天花卷》的那位乞丐,是他找人假扮的。
乔妙卿日子过得倒是清闲,整日在望北楼内混吃混喝,撒个娇、卖个乖,夏晴就得好吃好喝的供着,没了爹娘在身边看管,这小娇娘儿懒得可以。十五名死士散落在望南楼周围,自谋生计,这让‘穷困潦倒’的夏晴寻到了一丝心理安慰,最起码,他不用担心地痞流氓在望南楼醉酒撒泼了。
而此时的刘懿,正抱着本《五谷民令》,独自一人在望南楼四楼参悟。
.....
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;无惛惛之事者,无赫赫之功。
十一月十五日夜,望南楼顶仍有一盏小灯在顽强苟且,这已经是刘懿仔仔细细、从上到下翻阅《五谷民令》的第一百三十五遍,每每看完,仍然心有波涛,久久不能释怀。
万籁俱寂,刘懿端着一盏明暗交错的小灯,兀自站在小扃前,思从心来:古往今来,许多世家,无非积德。可已有过接触的世族中,凌源刘氏、彰武樊氏、宣怀赵氏,都是占田为王之主。这些世族多发迹于神武帝时期,以手中田地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基础,以侨姓大族的政治势力和当年所立功勋为后盾,不择手段地‘求田问舍’,经过两代或数代积累,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私有田庄,借此进一步建立起一个可以独霸一方的门阀体系。
到了现帝时期,土地兼并之风更盛,甚至连以往由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,这时也遭到豪强大族的圈占。传言曲州江氏一族在中原腹地凿山浚湖、陟岭造峻、伐木开径,从者千余,场面和声势不可谓不壮观。
一叶知秋,当今天下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占有程度,由此可见一斑!
换成谁是天子,对这种事情,都无法容忍吧。
刘懿紧紧握着手中卷册,胸腔中烈火熊熊,在他看来,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农书,而是可以掘了世族基土的天铲。
书中均田、平田两章,直切要害,明确田地可租不可卖,具体说明了此令之下的地主、世族、富农、贫农所得田地之多少,规定了十五岁以上成年男子及妇女可得露田、桑田、麻田、宅田之明细,宽泛却又精准。
字里行间不难猜测,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,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,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。
此令若行,穷人有饭吃,富人也会有些无关紧要的余粮,两全其美。
不过,天下之事,全在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,小门小户和无依无靠的小地主倒是无关紧要,若遇占地千亩万亩的大户,恐怕会阻力万千呐。
自己并无施政之地,甚至连诏命文书都没有,‘五郡平田令’一职用意明显,那便是让自己去从中斡旋,说得直白一点,是让自己从这些大族口中抢肉。
刘彦不禁痴痴一笑:嘿,当真春风无处不楼台啊。
在大汉帝国五百年的漫漫长河中,汉武帝和光武帝都面对过土地兼并的问题,汉武帝选择了迁徒富户,光武帝选择了整顿吏治,两位千古一帝都不敢如陛下这般大开大合,直接向世族豪阀捅刀子,看来,这位当今天子并不想市井传言那般软弱怯懦,真乃雄才大略之主啊!
合上《五谷民令》,刘懿神情有些疲惫,歪坐在小扃口,屋内热气从自己眼前悠悠飘到窗外,冷热交替,淡薄霜气渐渐铺盖了嘴上绒胡,刘懿拂袖抹了抹嘴唇,舌头不经意间舔到了绒胡,微微一愣,兀自笑道: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,原来自己也是个半大小伙子了,整日窝在个酒楼里,不成体统,也该出来做点事儿喽!
一家望断路茫茫,六十年来雪上霜,胡子上的霜一刻不擦便会有冻住的危险,何况国之大策已经一甲子没有改变的大汉王朝,推行《五谷民令》这事儿,听起来容易,做起来,还真的挺棘手。
回想起父亲口述的天下世族分布图,睿智的刘懿稍一动脑,便猜出了天子为何率先于五郡行策,可自己左右猜想,也仅能用父亲曾是天子宠臣刘权生,来搪塞天子诏命自己这个毛头小子担此要职的原因。
窗外冷风吹过,打乱了刘懿的思绪,少年憨声一笑,自言自语:管他呢,政令施行自有政令,看来自己这五郡平田令,怕是少不了和五郡世族斗智斗勇喽!为了好好与这些个世族斗争一番,自己还需积蓄实力,寻找帮手啊。
熄了灯,窗外两番星聚,窗内好梦迢迢。
梦里,乔妙卿长出了一双小凤翅,挟着自己遨游五郡,在乔妙卿的保护之下,敌人的刀枪剑戟无法伤及自己分毫。可行到一座小山时,乔妙卿突然将自己撇到一处贼窝,洒然飞走,自己慌忙大喊‘妙卿救我’,可那看似心冷的要命的乔妙卿,终是没有理会。
刘懿猛地惊醒,奋力爬到桌边,奋笔疾书:生死不能握在一个人手里!
夜色昏沉,刘懿没有注意到的是,在他提笔瞬间,笔锋上的一点墨水裹挟劲道,将墙面凿开了一个黄豆大小的小坑儿,如武人一拳破风。
......
十六日的寒晨,在应成和王三宝两个‘内鬼’的策应之下,刘懿摸着漆黑,小心地躲过夜巡卫士,窜到了郡守府内宅,来到内宅之时,应知已经翘首以待。
百年前三国一统,大汉王朝在重新立国后,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,郡守府必须由内外两府组成,外府用以办公理事,内府则供在任郡守及家人居住,如此构造,一为方便郡守处理急难险重,减少来回奔波的时间,二为郡兵可以充当护卫,能够随时保护郡守及亲眷的安全,可谓一举两得。所以这郡守府内宅又叫应府,当然,未来也可能叫成赵钱孙李府。
比起应知常呆的外府侧室,内府寒酸的紧,据应成闲聊所说,其父应知上任后,这内府再没有翻新过,屋里用的物件儿,大多也都是从长安带过来的。前段日子的水患,应成更是爹娘将攒下来的半辈子秩俸都花销了出去,不得不叫人唏嘘赞叹。
天下间如应知一般中正良直的纯臣,不在少数,但如应知一般,有刘权生和塞北黎两名得力干将内外相帮的臣子,却少之又少,刘彦撒出去的种子,大多数都如苏冉那般,野蛮生长,任凭雨打风吹,意志力顽强的,便能破开坚硬的顽石,开辟一方沃土,能力稍弱的,便如石沉大海,杳无音讯了。
弱肉强食,适者生存,这个世界的千古法则,从来没有变过。
应成娘是个样貌普通、性格温良的妇人,应知屈尊将刘懿引入偏厅后,两碟小菜和一盆稀粥便被应成娘随之端上,搞得刘懿倒是受宠若惊。
朴素的饭菜过后,应成匆匆忙忙带着王三宝赶往子归学堂上早课,应成娘收拾完残羹后,也躲了出去,偏厅内仅留下对坐而清饮的两人,一个满面堆笑,一个眉清目澈。
对于刘懿,这位封郡大吏此前仅是知晓和听说,知道那日刘彦四人秘密会晤之后,应知才旁敲侧击地打听起这位北城少年。今日之前,在应知心中,这位面值七分的玉冠,仅是有了一位好师傅、好父亲,多读了些书、脑子顺带灵光些而已,其他与常人无异,这样的孩子,一郡之内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,不足为奇。
对于应知,刘懿倒是敬佩得很,不揽私财、坚韧不拔,比起樊听南的豪迈和苏冉的热烈,更多了一份中原士人的内敛和儒雅。抛开这些,仅从应知处理水患先公后私的处事态度来看,此人便值得刘懿尊重。
“刘平田清早赶来,不知所谓何事啊?”
应知以官相称,开门见山,看样子,他把这次会谈当做了公事。
刘懿自小便在酒楼帮忙,已经养成了见人说人话、见鬼说鬼话的习惯,见应知一脸严肃,他也收起了笑容,恭恭敬敬地道,“应大人折煞小子了,若没有应大人提点,小子也不能受此官差。今日来此,特来拜谢大人恩情。”
应知公事公办,面上不露声色,“哈哈!那倒不必,对于刘平田的仕途,老夫并未多做干预,全都是你父亲的举荐之功,别忘了,你爹可是天子宠臣,就连我这个近侍黄门郎,都不见得比你爹更能俘获圣心。”
刘懿愈发恭谨,“应大人见笑啦。”
应知摆了摆手,咽了一口热茶,轻声道,“刘平田均五郡之田地既有我华兴一郡,刘平田如有所求所需,本郡守自然责无旁贷。不过,刘平田应该知道,我华兴郡刚刚经历水患,官府贫穷,百废待兴,恐怕,我郡百姓纵有拳拳报国之心,也是有心无力啊!”
刘懿还是有些稚嫩,见这位官场老油条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势,刘懿决定曲线救国,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后,恭谨地对应知说道,“小子久在家父身边,总听家父提起应大人光明磊落、豪杰仗义、忠正良直,只要是有利于国家一统、百姓福祉之事,于公于私,应大人都会出手相助,乃大汉郡守之楷模。”
应知是何等精明的人,三角眼一提,咧嘴一笑,“臭小子,去去去!别和你爹一般,说个话要拐个十万八千里的弯儿,老夫可不吃这一套。”
应知嘴上说着不要,心里却很诚实,面对刘懿的一番糖衣炮弹,脸上露出了沾沾自喜的微笑。
见应知面露喜色,刘懿那张鹅蛋脸顿时挒成了倭瓜,有点谄媚地对应知说,“小鬼儿哪里敢在阎王面前撒野,今日来此,斗胆向阎王爷搬些鬼兵鬼将,行走五郡,也好应对牛鬼蛇神啊!”
应知疑惑问道,“就这事儿?”
刘懿斩钉截铁,“就这事儿!”
应知抿了一口野山茶,问道,“你爹可是致物境的天仙,有他在,还用得着我手底下这些牛头马面?”
“家事有家法,国难有国兵,自不可同语。”刘懿神色忽然有些没落,“如果一辈子都要背负‘靠爹吃饭’的标签,我这一生,会很窝囊吧。”
应知并没有感同身受,小眼滴溜溜一转,哈哈一笑,“看在你给我儿子那本《石鲸剑》的份儿上,老夫便助你一臂,说吧,想要多少人马?”
刘懿伸出手指,“郡兵二十人,外加卸甲境界的王大力王大哥,您看如何?当然,跟随我一路平田的官兵,除了官家俸禄外,我这小小的望南楼每月也会拿出一些心意,补贴壮士以家用。如果不幸遇事身亡,除朝廷抚恤外,晚辈愿额外支付十倍之钱银,用以告慰壮士天灵。”
应知眉毛横起,“刘平田,你觉得,人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?”
刘懿面不改色,“江湖腥风血雨,世族贼胆包天,谁又能保证能带着这些人毫发无损的凯旋归来呢?既然注定有死的危险,倒不如在活着的时候,把一切都谈的妥当,省得死前后悔。”
应知没有和刘懿再打嘴仗,淡淡地道,“你小子倒是没有狮子大开口,二十名郡兵倒是不多,可老夫仅有两名郡卫长,处理日常兵务还不够,在这一块儿,你这少年倒是有些狮子大开口了。”
刘懿谄媚地道,“应大人手下猛将如云,还差一个王大哥么?”
应知假装恶狠狠地对刘懿说道,“你这胆大包天的性格,倒是和你爹如出一辙。”
小刘懿仗着年少,开始得了便宜卖乖,“嘻嘻嘻!谢应大人夸奖,那,还劳烦大人知会王大哥一声,小子稍后便去领人了!”
应知开始讨价还价,“那本郡守呢,你许本郡守以何报酬?”
“还您一个五郡太平,还不够?”刘懿这话有些赖皮。
应知怭怭摇头,又微微一笑,命人唤来王大力。说明情况后,王大力爽口答应,王大力不知道的是,他的命运,也就此改变。
刘懿很怕应知反悔,匆匆客套了几句,便强拉硬拽着王大力,消失在废物蔓延的轻雪中。
应知站在偏厅门口,目送那少年缓缓离去,一片片小雪花落到了凌源大地上,一时间,应知竟还有些怀念少年策马的时光,他长叹一声,兀自笑道,“回屋关门,先睡个回笼觉吧!”
素衣唤起风尘叹,犹及功成方还乡,少年,等你凯旋,老夫给你留一碗庆功酒。
......
顶雪独北行,少年刘懿清澈的双眼中多了一丝刚毅,苦读《五谷民令》后,他忽然不想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这一生了,师傅的江湖他没有走,羽妹的江南他没有走,公孙老爷子的江河他没有走,天子的江山他也没有走,若十二岁便窝在一座酒楼里了此终生,岂不寂寞?
‘有一分才,便要放一寸光’,成老,您的话,我已有些懂了。